偏头痛治验
偏头痛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表现为头部一侧额颞部搏动性头痛,轻微的偏头痛经休息后大多能够自行缓解,但是一些特殊的顽固性偏头痛往往缠绵难愈,一旦发作常伴随恶心、呕吐、畏光、畏声、出汗、全身不适等神经激惹症状,致使患者无法正常活动、工作、劳动,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这种病的病因大体有:内因和外因两种。
内因大多与家族史遗传有关,女性多于男性,女性多数在青春期发病,月经期易发作,这与内分泌和代谢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外因和寒冷空气的刺激、过度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经常熬夜、睡眠不佳等有关。
2013年9月16日邓州市文渠乡农民,郝某某突发右侧额颞部偏头痛——坐卧不能痛苦难耐,急到公疗医院检查脑部无器质性病变,开了几天药吃后不缓解,又到本村诊所输液、吃止痛药3天,偏头痛还是断断续续的发作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故转来我处中药治疗。
分析:患者这次发病正处农忙时节,其种了几十亩庄稼偏偏天公不作美时阴时晴的,所以非常担心即将到手的果实烂在地里,忧心忡忡、食不下、睡不好再加上早出晚归、感风冒寒地抢收忙种,故没多久他这个偏头痛的老毛病就发作了,这次的发病与以往不同:以前发病时吃几片止痛药睡上一觉就好了,这次似乎要严重得多,怎么治疗也不缓解并且越来越重,痛的干不成活,想着地里的农活患者是痛在头上急在心里,越是挣扎着想去干活越是痛的厉害,这种精神刺激无形中加重了病情。 考虑患者既往有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的病史,肝藏血、调畅情志,这种肝血亏虚的内因就会导致筋脉失养,神经缺乏营养从而使其支配血管的能力下降——神经就好比中医上讲的“气”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不通则痛,再结合风寒侵袭——寒性收引主痛病灶处的神经受寒会冷缩而痉挛、精神紧张、过度劳累、休息不好的外因及其“头为诸阳之会”肝阳上扰阳位这些因素就会导致血管神经性偏头痛。
治疗:(1)患者的首要症状是痛的受不了,所以我们就有必要用川芎、细辛、白芷、白芥子、白芍这些温经通络、祛风散寒、缓急止痛的药物来止痛;(2)用生地、黄芩来滋肾阴清胆火并可防止上述温燥药伤阴;(3)用酸枣仁、当归、丹参、夜交藤来养肝、宁心、安神;(4)用石决明平肝潜阳;(5)偏头痛属于少阳经的循经路线,所以用柴胡引药入经,佐甘草与黄芩暗合小柴胡汤之意,从而起到疏利少阳枢机的效果。
处方:川芎30克,细辛10克,白芷15克,白芥子8克,白芍30克,生地40克,黄芩15克,炒酸枣仁30克,当归15克,夜交藤30克,丹参30克,石决明30克,柴胡10克,甘草10克。 三剂,一剂大轻,三剂后基本治愈,继服三剂巩固治疗。
关联词条: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吴生雄 ,来源华夏中医论坛原创文稿,由四君摘选编辑。四君期盼您的投稿,共建专业中医数据库。投稿文章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投稿邮箱:414427872@qq.com,邮件标题为文章名+作者+联系方式。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