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别样的汗证治疗
2012年6月9日,我科收治一病人,65岁,男性,已婚,藏族,那曲人,退休职工,因“间断心慌、胸闷、气短、下肢水肿6年,加重伴咳嗽3天”为主诉收入我科。
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胸闷,气短,以活动后为主。同时感头晕,下肢水肿,以午后水肿较明显,患者到人民医院求诊,诊断为“高原性心脏病”,给予治疗后症状缓解。近6年来,上述症状间断出现,以劳累及受凉后明显,多次在我科住院治疗,诊断为“高原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给予治疗后,均可缓解,在院外间断口服药治疗,病情较为平稳。3天前,患者因受凉后,上述症状较前加重;伴咳嗽,呈阵发性,咳黄痰;同时感腹胀,畏寒。无胸痛咯血,无夜间端坐呼吸,无寒战高热,无喘息。无恶心呕吐,无耳鸣等不适症状,在院外口服“利尿药”、“止咳药”治疗后,效果不佳。为规律诊治,再次到我院求诊收住院。患者此次病来,夜休欠佳,食欲下降,大小便无特殊,体重变化不详。病人有“高血压”病史10年,“前列腺增生”病史4年,在院外口服“厄贝沙坦”、“拜新同”控制血压。否认“肝炎”、“结核”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无手术及外伤史。曾有烟酒史,已戒。
入院后查体:T:36.7℃P:72次/分 R:20次/分 BP:130/90mmHg,缺氧面容,精神差,缓步入病房。颜面无水肿,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向左侧扩大,心率72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腹部平,未见胃肠形及蠕动波,未见静脉曲张,剑突下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不大,莫菲氏征(-),移动性浊音(-)。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甲床发绀。入院后诊断:1.高原性心脏病右心功能不全2.肺部感染3.原发性高血压4.高原红细胞增多症5.前列腺增生。入院后我科给予完善相关检查,面罩吸氧,抗感染,利尿减轻心脏负荷,营养心肌,对症支持等治疗,病人感染控制,心衰症状缓解,下肢无明显水肿,血压控制基本正常。
2012年6月17日,病人诉夜间有出汗,醒后汗止,衣服及枕头皆湿,护士测体温正常,余无不适。复查血常规,血象正常,西医未给予特殊治疗,给予继续观察,2012年6月22日查房后,在增求病人同意后,给予加用中药治疗。察:面色紫黑,口唇发绀,眼结膜充血,四肢甲床发绀,舌苔薄白,舌质瘀斑,脉沉滑,处方为:红参12、党参15、麦冬15、五味子15、龙骨30、牡蛎30、浮小麦30、桂枝12、白芍15、大枣10、炙甘草10,嘱服药5副,以观疗效。
2012年6月26日 今日查房,患者神志清,精神可,诉夜间未再出汗,后以苓桂术甘剂加味治疗10余天后好转出院。
此案从病人色、脉、症分析,此病人为水气致病,然此处主要矛盾在出汗,且以夜间为主,醒后汗止,此为盗汗,盗汗多阴虚,入院时为水肿,经大量西医利尿剂治疗后,水肿消退,然利尿后易于伤阴,阴虚则多易盗汗,故选用参麦饮加味治疗,参麦饮加白芍、大枣、炙甘草以益气生津,敛阴止汗,再佐以龙骨 牡蛎 浮小麦止汗,桂枝以温心阳而治水。诸药合用,取效甚捷。
2012年7月29日下午整理于拉萨。
关联词条: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田丰辉,来源论坛原创文稿,由四君摘选编辑。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