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晶丽:疏利少阳、斡旋中运、通调经腑治疗慢性肾衰
欧某,女,时年68岁,初诊时间:1998年7月。
患慢性肾炎10年,延及慢性肾衰。此次发作已2月。血红蛋白60g/L,尿蛋白(++),尿素氮25.5mmol/L,肌酐623umol/L。
【首诊证候】
症见: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口苦咽干,不欲饮食,腹胀尿少(500ml/24h),舌红苔黄厚,脉弦。
【辨证论治】
中医辨证:邪客少阳,脾失健运,湿浊停滞。
中医诊断:慢性肾衰(邪客少阳,湿浊停滞)。
治法:疏利少阳,斡旋中运,通调经腑。
处方:小柴胡汤加味。柴胡9g,黄芩10g,半夏3g,党参15g,砂仁9g,陈皮9g,茯苓12g,大黄3g,生姜3片,大枣5枚,炙甘草3g,口服药10剂后精神稍好,恶心不显。
又按上方调理3月余,病情逐渐好转,呕恶消失,纳谷渐增,小便恢复正常,口苦除,血红蛋白上升为90g/L;尿素氮17mmol/L,肌酐460umol/L。
【随诊过程】
随访1年,病情稳定。肾功能不全,氮质潴留,水电解质紊乱,或兼外感,临床见面色萎黄,恶心呕吐,口苦咽干,腹胀纳差,小便短少,舌红苔黄或厚腻,脉细弦等症状,方用小柴胡汤加味。方中柴胡清解少阳之邪,并疏利气机郁滞,辅以黄芩,二药合用,和解少阳;党参、半夏、生姜、大枣为佐。扶正和胃降逆,更加少量大黄通腑泻浊,以炙甘草调和诸药。
【按语】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其标实产生的湿毒可使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调。由于病程较长,临床症状纷纭复杂,多为虚实夹杂,治疗虽采用调理阴阳,脏腑虚实取得一定的疗效。但贺老认为采用疏利少阳效果更为满意。通过疏利少阳,斡旋中运,通调经腑,可达到泻浊解毒,缓解病情的目的。
(本案编写:师晶丽)
版权声明: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网站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