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水毒病与如何正确喝水

刘茜檬

浏览:616

时间:2020-09-02

养生保健界有个说法流行了很多年,到现在都还被很多人坚定不移的执行着,那就是“每天8杯水”,不光如此,还规定了从早到晚的具体喝水时间。


但是,喝水并不是越多越好。


临床问诊发现一些病人从早到晚不口渴也喝水,没事就喝水,这些病人里,有的有水肿和腰酸痛,有的一伸舌头水就往下滴,有的舌头齿痕,有的舌头特别胖大(就是舌头水肿了),有的舌苔厚腻或者舌苔水滑。这些都是喝水过多引起的水毒。现在很多人都有囊肿,肾囊肿、肝囊肿卵巢囊肿、各种脏器都有囊肿,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喝水过多或者输液过多导致的水毒病。


特别是一些坐办公室的上班族,工作时间往往不怎么动弹,汗也不怎么出,因为喝完水就不断上厕所,就相信每天八杯水能有效排毒,于是一味大量地喝水,不仅使体内水液代谢不了,损伤了脾阳,形成了水湿痰饮,而且不停的上厕所,增加肾脏负担,导致了肾虚。


很多糖尿病病人,美尼尔氏综合征病人,一些过敏性疾病病人,如(过敏性结膜炎——流眼泪;过敏性鼻炎——流鼻涕、打喷嚏;哮喘——排出水样或清白痰;皮肤湿疹——皮肤流水),问诊多发现这些人以前就爱喝水,不渴也天天喝好多水,天天没事儿就喝水。

口不渴,却喝水 就会导致水毒

特别是那些坐办公室的,还有那些相信每天需要八杯水的最容易出现水毒病。


水毒的病人多表现舌苔水滑。

治疗要用一些有利水药的处方,如当归芍药散五苓散猪苓汤真武汤,理中汤,栝楼瞿麦丸等等。


《金匮要略》消渴病篇,有三个处方,肾气丸五苓散文蛤散。其中五苓散还出现了两次。现在很多糖尿病病人不只黄连证,石膏证和黄芪证。还经常表现为水毒的五苓散证。


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里也谈到了不正确喝水,饮水过多引起的疾病。


75条:未持脉时,病人叉手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这里发汗以后,喝水过多导致喘。


127条: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


这里讲喝水过多导致心下悸


226条:若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水则哕。


这里讲到胃中虚冷的病人更不应该多喝水。多喝水就会脾胃更加虚冷导致呃逆

(这一条,清代名医黄元御也提到过类似说法:“水谷入胃,消于脾阳。水之消化,较难于谷。缘脾土磨化,全赖于火,火为土母,火旺土燥,力能克水,脾阳蒸动,水谷精华,化为雾气,游溢而上,归于肺家,肺金清肃,雾气降洒,化而为水,如釜水沸腾,气蒸为雾也。脾胃寒郁,但能消谷,不能消水,水不化气上腾,爰与谷滓并入二肠,而为泄利。 ”意思是,水和粮食到了胃里,靠脾胃阳气来消化。水的消化,较粮食为难。因为消化要靠阳气,阳气是火,脾胃是土,火能生土,火旺了才能治理水,也就是在脾阳的熏蒸作用下,水谷精微像雾气一样上升,又在肺的作用下,降洒滋润全身,就像在锅底有火,锅里的水就会蒸汽沸腾。但若脾胃有寒,只可消化部分粮食,但不能消化水,此时的水不能进入正常途径代谢,只能是进入大肠和粪一起排出,而出现泄利。可见,脾阳不足的人,多饮水,会对身体损害更大。)


那么如何正确喝水呢?医圣张仲景伤寒论里也讲到了。


71条:太阳病,发汗后,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

244条: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患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

329条:厥阴病,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愈。


仲景明确指出口渴了才要喝水,并且要“少少与饮之”,也就是要慢慢喝。

关联词条:

  • # 养生
  • # 伤寒论
  • # 痰饮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原创文稿,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