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详细简介

黄元御,名玉路,字元御,一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生于康熙四十四年乙酉( 1705)九月,卒于乾隆二十三年戊寅(1758)九月。山东省昌邑市人,清代著名医家。在注疏经典方面,著有《伤寒悬解》《金匮悬解》《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在阐发经旨方面,著有《素灵微蕴》《四圣悬枢》《伤寒说意》;在融汇创新方面,著有《四圣心源》;在本草方面,著有《长沙药解》《玉楸药解》黄元御医学理论的要点是:立中气,升降立论;重阳气,扶阳抑阴,其论“中气升降,是生阴阳”,继推“四维”以全机变;论病皆从中气升降立论,认为“百病之源,源于阳衰土湿”,故应泻水补火,扶阳以抑阴;崇尚补火建中,温阳补土。




从医经历


雍正十二年甲寅( 1734)八月,正当黄元御风华正茂的而立之年,不幸偶染目疾。又因庸医误治,致使左目失明。这段人生旅途上的重大挫折,在他的著作中屡有记述。首先见于《素灵微蕴》,此书《序意》开头便说道:“玉楸先生,宰思捐虑,气漠神融,清耳而听,明目而视。既遭庸医之祸,乃喟然太息,仰榱而叹日:是余之罪也。夫昔杜子夏、殷仲堪辈,祸剧折肱,而未尝游思医事,后之病者,不能遁天之刑也。”此书的《杝元赋》里又说:¨乃偶撄末疾,见误庸医,夷然太息。”此书卷四《目病解》中,黄元御还以自己的目病治疗过程为例,用“医案”方式,写出了这段被“庸医损目”的经过。文中记道:‘‘玉楸子中外条固,夙无苛殃。甲寅八月,时年三十,左目红涩。三日后白睛如血,周外肿起,渐裹黑珠。口干不饮,并无上热烦渴之证。延一医诊之,高冠严色,口沫泉涌,以为大肠之火,用大黄黄连下之,不泄。又以重剂下之,微泄,不愈。乃意外有风寒,用滚茶一盆,覆衣熏蒸,汗流至踵,不愈。有老妪善针,轻刺白珠,出浊血数十滴如胶,红肿消退,颇觉清朗。前医犹谓风火不尽,饮以风燥苦寒数十剂,渐有飞白拂上,如轻雾蒙笼。伊谓恐薄翳渐长,乃用所谓孙真人秘方,名揭障丹,一派辛寒,日服二次。又有熏法,名冲翳散,药品如前,煎汤热覆,含筒吹熏,取汗如雨,每日一作。如此半月,薄翳渐长渐昏,蟹睛突出外眦,光流如电,脾阳大亏,数年之内,屡病中虚,至今未复。”此段通过对庸医误药的分析,详细阐述了他左目失明,中气颓败,身心遭到极大摧残的原委。黄元御在《伤寒说意·自叙》中讲道:“世之最难长者,得意之事,玉楸子往往于失意之中,有得意之乐。若使得志,则必失意,若使得意,则必失志。圣人无全功,造化无全能,与其得志而失意,不如得意而失志。二者不可兼,宁舍彼而取此。此中得失,不足为外人道也,此中忧乐,未易为俗人言也。"然而,他有时又想效法前人,著书立说走“砚田为农”的笔耕之路,并因此取号“研农”。他的这种想法,可见于其第一部医著《素灵微蕴》的《序意》之中:“悲夫!昔屈子、吕子之伦,咸以穷愁著书,自见于后,垂诸竹素,不可殚述。使非意有郁结,曷能冥心于衔虚之表,骛精于恍惚之庭,论书策以抒怀,垂文章以行远哉!”


黄元御学医,受其堂兄黄德静的影响较大。黄德静,邑增生,重廉洁,不苟取,不妄交,精痘科,著有《痘疹辑要》等书。黄元御在研读《伤寒论》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医学造诣。不仅在同黄德静等交流时见地不俗,而且在临证诊治中也表现出高超的医学造诣和才华。黄元御行医、教读不限于本省,足迹遍布北都(山西太原)、清江(今属江苏淮阴)、武林(今属杭州)等地。其门人、弟子颇多,在江南一带影响尤甚。


黄元御才思横溢,抱负高远,为实现其“当为名医济人”的目标,“勤求古训,极深研几”,重于实践,且极力奋进,于“不频假以消闲之日”的境况下,“研田为农,管城作君,流连尺牍,爱惜分音”,撰著立言。于溯委究源,融会贯通医理之际,精研博采,积累汇总有成之时,自乾隆十三年戊辰( 1748)至乾隆二十一年丙子,撰著《伤寒悬解》《金匮悬解》《四圣心源》《四圣悬枢《长沙药解》伤寒说意》《素灵微蕴《玉楸药解》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玉楸子堂稿》等医籍,及《周易悬象》《道德经悬解》等著作,合计近200万言。


黄元御在短短十七年之中,在“左目失明”“屡病中虚”“精力衰乏”的状况下,在“不频假以消闲之日”的境况下,撰成上述特色鲜明、理论与临床均造诣精深的医籍及易、道类著述和笔记类著作,实属不易。


学术建树


由于黄元御壮年即遭到庸医损目的重大痛苦人生经历,以及其受到的清代考据学派的影响,形成了他尊古崇经的思想和拒绝汲取后世医家的学术理论和诊疗经验的认知。故而黄元御在著书立说阐述其学术思想的同时,对宋元以后历代名医,尤其是刘河间、朱丹溪、薛立斋、张景岳等诸家学说竭力批判,认为“泄火之论发于刘河间,补阴之法倡于朱丹溪,二悍作俑,群凶助虐,莫此为甚”。黄无御的这种做法固然不足为训,但其严谨的治学态度、注重实际的研究方法、对气化升降理论深入而精辟的见解及其学术思想的合理内核,是值得研究和借鉴的。其主要学术特色与成就如下:


黄元御认为“医家之要首在中气”,中气为阴阳五行之本,提出中气升降论。其理论要点为:立中气,升降立论;重阳气,扶阳抑阴。黄元御秉承《内经》“升降出入,无器不有”的理论,视人为一“器”,以升降为机,以出人为用,其言“中气升降,是生阴阳”,继推四维以全机变。四维,即除脾外的四脏,“四维之病,悉因于中气”。在论述疾病时,对气(肺)病、血(肝)病、精(肾)病、神(心)病,皆从中气升降立论,创立了独特的黄氏升降理论。黄元御重阳气,贵阳贱阴,认为阳主阴从,提出“阳盛而病者,千百之一;阴盛而病者,尽人皆是”。并且充分强调正气的重要作用,甚至认为阴虚证的产生也源于中气虚衰,论言“胃以阳体而含阴魄,旺则气化而阴生”。黄元御认为,阳虚证的关键是脾土虚。脾以阴体而抱阳魂,旺则阴生而阳化。如云:“脾土不升,木火失生长之政,一阳沦陷,肾气渐亡,则下寒而病阳虚。”


此外,黄元御非常重视六气,认为天人相应,他以六气统十二经,以六气来论述人体的生理和功能。在病因上多着眼于疾病存在的条件,认为内伤者病于人气之偏;外感者病于天气之偏而人感之。每一气应两经,有司化、从化之不同。又以《伤寒论六经不及六气,主张以六气六经,认为六气与人体五脏六腑相应,故伤寒立论也以六气所化为基础。黄元御的独特见解,对六气六经和脏腑关系的病机理论有很大的发展,十分值得我们探索和挖掘。


总之,黄元御主张“百病之源,源于阳衰土湿”,治疗中应该泻水补火、扶阳以抑阴,崇尚补火建中、温阳补土之法。

  • 黄元御弟子考论(张效霞 王琦)
    黄元御,名玉路,字元御,一字坤载,清代昌邑县黄辛郭家(今山东昌邑辛戈村)人。生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卒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光绪《昌邑县续志·文学》云:“明太保忠宣十一世孙。聪明过人,甫成...

    求道

    529

    0

  • 黄元御、彭子益,都从阴阳五行发现了中医的真谛
    黄元御为明代名臣黄福十一世孙,出身书香门第,自幼深受家学影响,遍览经史著作,希望能够登科入仕,光耀门庭,但黄元御30岁时,因用功过度,突患眼疾,又被庸医误用大黄、黄连等寒泄之剂,致脾阳大亏,数年之内,...

    求道

    畅读VIP

    694

    0

  • 黄元御《四圣心源》中风的治疗方法 (罗大伦)
    为了把黄元御的这个思想给各位解释清楚,我再给各位讲个中风的患者吧。这位叫马孝和,这位老马同志生活比较辛苦,那个年头,吃口饭不容易啊,要拼命打工赚钱,本来就“生计忧劳”,结果由于生活不顺,就情绪不好,又...

    四君人参

    畅读VIP

    1600

    1

  • 麻瑞亭用下气汤
    麻老的下气汤脱胎于黄元御的下气汤,但效果不同,麻老用改良的下气汤为主方,一生愈病无数,可以说一个下气汤成就了麻老一世英名,麻老的下气汤究竟好在哪里?麻瑞亭下气汤解析下气汤载自黄元御所撰之《四圣心源·卷...

    求道

    畅读VIP

    940

    0

  • 杨震​:如何扶助人体阳气?
    引言人们都在讲「扶阳」,并把所扶之阳定位于肾中「真阳」,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应该定位于「黄庭」,即「中宫」,下面我们来听全国名老中医杨震教授的详细阐述! 人体阳气之源在哪里首先我们要知道人体阳...

    白术

    签约讲师

    畅读VIP

    431

    0

  • 黄元御的“脾胃论
    黄元御的“脾胃论”说:人体的后天之本是脾胃,脾胃之气左升右降,阴阳相交是为中气,脾胃不和,脾湿过旺使胃气敌不过,该升不升,该降不降会造成很多疾病。肝随脾升,肝气升血流畅,脾气升,肝肾就不会有病,有点病...

    求道

    畅读VIP

    1410

    0

  • 黄元御学术传承及临床应用
    黄元御自幼深受家学影响,遍览经史,饱读诗书希望能够登科入仕。但29岁那年,因读书用功过勤,突患眼疾,受庸医所误至左目完全失明,身体大受损伤,更无奈的是,清朝律法明文规定,五官不正者,不准入仕,为此仕途...

    求道

    畅读VIP

    523

    0

  • 一气周流与失眠(刘卫红)
    一气周流又叫一元周流,是指一团元阳之气周而复始的升降出入运动。中医讲“道”,什么是“道”呢?大自然就是“道”。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指出自然是最高境界,因为自然的东西是亘古不变...

    求道

    畅读VIP

    481

    0

  • 黄元御圆圈——人体小宇宙运动[转]
    黄元御解说《内经》、《伤寒》理论,归纳起来就是:人是一个小宇宙,它的循环运行就是一个圆圈。取象比类是中医的一个最常见又最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中医理论的创始多根据这种思维方式。故理解中医的理论,要回到肇...

    白术

    签约讲师

    575

    0

  • 黄元御《玉楸药解》自叙
    神农辨析药性,黄帝传授医理,仲景先生确立辨治法度。基于这些圣贤的论述,医道体系已经基本完备。癸酉年二月,我对《伤寒论》用药做了解析,但仲景没有用到的药,还散乱记载在后世本草著作中,数量有百千味,鲁莽浅...

    白术

    签约讲师

    466

    0

  •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