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四君中医>电子书详情

目录
自叙
购买
卷一·温病解第一
购买
温病名义
购买
温病根原
购买
病原同异
购买
风寒异邪
购买
营卫殊伤
购买
传经大凡
购买
太阳经证
购买
阳明经证
购买
少阳经证
购买
三阳传胃
购买
太阴经证
购买
少阴经证
购买
厥阴经证
购买
三阴入脏
购买
脏腑治法
购买
汗泻之法
购买
卷二·疫病解第二
购买
疫病原始
购买
寒温病异
购买
表里殊法
购买
温疫由来
购买
寒温殊病
购买
表解热除
购买
阴衰营陷
购买
太阳经证
购买
阳明经证
购买
阳明腑证
购买
少阳经证
购买
三阳传胃
购买
太阴经证
购买
少阴经证
购买
厥阴经证
购买
六经治法
购买
停水不消
购买
寒疫由来
购买
表里同异
购买
表解寒散
购买
阳衰卫陷
购买
传经大凡
购买
阳旺传腑
购买
阴盛传脏
购买
太阳经证
购买
阳明经证
购买
阳明腑证
购买
少阳经证
购买
太阴经证
购买
少阴经证
购买
厥阴经证
购买
三阴治法
购买
卷三·痘病解第三
购买
痘病根原
购买
痘病消长
购买
热吉寒凶
购买
抑阴扶阳
购买
太阳经证
购买
阴阳盛衰
购买
停水不消
购买
烦渴发热
购买
血升鼻衄
购买
阳明经证
购买
发热出痘粒满痂生
购买
红白消长
购买
发紫变黑顶平根散
购买
郁重粒多蒙头锁项抱鼻环唇肿消眼闭
购买
阳明府证
购买
少阳经证
购买
太阴经证
购买
少阴经证
购买
厥阴经证
购买
三阴治法
购买
庸工谬妄
购买
卷四·疹病解第四
购买
疹病根原
购买
疹病隐显
购买
太阳经证
购买
阳明经证
购买
阳明腑证
购买
少阳经证
购买
三阳传胃
购买
太阴经证
购买
少阴经证
购买
厥阴经证
购买
红白续发
购买
紫黑迟见
购买
出没隐见
购买
水停腹胀
购买
呕吐蛔虫
购买
疹后昏愦
购买
疹后泄利
购买
疹后脓血
购买
疹后目疾
购买
六经治法
购买
经腑殊方
购买
汗下宜忌
购买
卷五·伊公四问第五
购买
伊公问旨
购买
问温五条
购买
问疫五条
购买
问痘七条
购买
问疹四条
购买
拼音索引
购买
笔画索引
购买
课程简介
五卷。清黄元御撰。此书成于乾隆十八年(1753)。分为温病解、疫病解、痘病解、疹病解和伊公问等五部分。黄氏认为寒疫、温疫、痘病、疹病皆由岁气所致。小儿之痘病并非为胎毒,小儿之痘即大人寒疫。如能因其将急表发散,则痘可以不出。其观点独树一帜,为宋以来所未有。黄氏认为痘病之发,一时遍及远近,轻则皆轻,重则皆重,谓之岁气,亦有一定道理。然并非无懈可击,如小儿之痘实为胎毒伏其内,岁气感其外,相触而发。黄氏谓与胎毒无关,则无法解释小儿同感岁气,未出痘者发病,已出痘者不病的现象。黄氏提出温病与伤寒有别,将二者混淆,始自王叔和。治病应以抑阴扶阳为要。伊公论为作者答伊赞咸氏问,为前四卷之补充。书中博引经典之论,发前人未发之言,阐发寒温之理,多有独特见解。黄氏论病皆分为六经辨治,后附方药,为后世研究伤寒、温病及儿科疾病提供了重要资料。有乾隆十八年(1753)燮和精舍刊本、同治五年(1866)爱竹山房刊本、1915年锦章书局石印《黄氏医书八种》单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