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经方治疗“起则头眩”

四君人参

浏览:1142

时间:2020-09-01

张某,男,15岁,学生,2013年8月20日诊。患体位性低血压7年。7年前一次早晨起床时,突发眼前黑蒙,头晕欲倒,少顷好转。到医院诊查后未给以明确诊断,嘱服用晕痛定了事。嗣后,患者每在站立或改变体位时即感头晕,卧于床榻后即可缓解。在家人的陪同下,辗转于多家医疗机构,进行一系列详细的检查,诊断为直立性低血压。几年来反复诊治均未见明显好转。临床表现:体位改变或站立时即发晕眩,时而恶心呕吐,逐渐体重下降,心悸胸闷气短,食少便溏,舌体胖大、苔白腻,脉迟缓。


辩证:眩晕(脾肺气虚,痰饮上逆);


治法:补益脾肺,温化痰饮;拟方:苓桂术甘汤加味;


处方: 茯苓20克,桂枝15克,白术15克,炙甘草10克,黄芪20g,党参15g,柴胡10g,升麻6g。 连服10剂后,诸症基本消失,食欲渐增,卧位及直立血压均为120/70mmg。随访1年未见复发。


患者被西医诊断为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是由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所致的一种病症,临床表现患者从卧位到坐位或直立位时,或长时间站立时,出现血压突然下降(超过20mmHg),并伴有如头昏头晕、视力不清、心悸乏力、恶心纳呆、认识功能障碍等明显症状,有些患者需长期卧床休息才行。本病属于中医眩晕”范畴,其表现与苓桂术甘汤证中“起则头眩”症极为相似。


伤寒论》67条说:“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头乃清阳之府。脾肺阳虚,中土失运,痰饮内生,阻滞清阳,清阳不能上达清空,则头眩头昏;当人体由卧位变为坐位或立位时,阳虚更不能升清于上,清窍反被上冲之痰饮所蒙,故起则头眩或头眩发作或加重。治疗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边振奋脾肺阳气、升举清阳,一边祛除痰饮水湿。方中茯苓益脾利水渗湿;桂枝温阳化气,平冲降逆;白术健脾燥湿;炙甘草补脾益气。加用黄芪党参柴胡升麻补益脾肺,升举清阳,取补中益气汤之意。全方配伍后,共凑温阳化饮、健脾益气、升举清阳、降下痰浊之功,从而达到治疗“起则头眩”的目的。所谓“离照当空,阴霾四散”。


经方大家刘渡舟教授评价苓桂术甘汤时说:“药仅四味,配伍精当,大有千军万马之声势,临床疗效惊人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吴建华,来源华夏中医论坛原创文稿,由四君摘选编辑。四君期盼您的投稿,共建专业中医数据库。投稿文章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投稿邮箱:414427872@qq.com,邮件标题为文章名+作者+联系方式。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