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咳则遗尿一则(杜子媚 孟繁甦)

求道

浏览:559

时间:2022-07-12

黄某,女,36岁,2022年1月11日首诊。


主诉:咳则遗尿半年余。


症见:近半年来咳则遗尿,伴疲倦乏力,易头晕,双脚冷,口干,喜饮温水,大便烂,睡眠浅,月经量少。舌淡红水润苔薄,脉沉弦细。


既往史:宫颈脱垂1年余


中医诊断:头晕 证型:脾虚


治法: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黄芪20克 当归10克 蒸陈皮10克 升麻5克 北柴胡5克 茯苓15克 炙甘草10克 党参10克 麸炒白术10克

7剂,每天1剂,水煎温服


2022年1月18日二诊:

疲倦乏力、头晕、睡眠好转,余症如前,上方加干姜10克,7 剂。


2022年1月25日三诊:

咳则遗尿减轻,疲倦乏力、头晕、双脚冷明显好转,大便成形,睡眠基本正常。守二诊方加盐杜仲15克,桑寄生25克,14剂。服后诸症已不明显。

临证体会


补中益气汤首见于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该方以益气药物与升阳药物结合,开益气升阳之先河。《素问·至真要大论》曰“损者益之”、“劳者温之”,补中益气汤正是据此立方。方中以味甘微温的黄芪为君药,补中益气,升阳固表。《本草求真》认为:“黄芪,入肺补气,入表实卫,为补气诸药之最”。人参大补元气,“肌表之气,补宜黄芪;五内之气,补宜人参”。白术“苦甘温,除胃中热,利腰脐间血”,不仅可补益中气,且能健脾燥湿。陈皮理气和胃、补而不滞,当归养血活血,与人参黄芪共奏补气养血之功;方用少量性凉的升麻柴胡能升阳举陷,“引黄芪甘草甘温之气味上升,能补卫气之散解,而实其表也,又缓代脉之缩急”,两者共为佐使;炙甘草补中健脾、且能调和诸药。


原文中补中益气汤的立方之意为: “惟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大忌苦寒之药泻胃土耳,今立补中益气汤。”由此可见,补中益气汤的立方之本是甘温、甘寒联合,补中、泻火同用,并不是单纯的补益之剂。方后注释“阳旺则能生阴血”,可加“黄柏”“生地黄”等凉药。可见,原方立方之旨是寒温并用,补泻同施,补中虚、泻阴火


补中益气汤证治除脾胃气虚以外,肺脾气虚、脾虚下陷等均是其主治范围。脾主升清,转输水谷精微上行于肺,通过肺的气化作用将水谷精微布散到全身,而发挥濡养作用。脾土生肺金,故“脾气一虚,肺气先绝”,从而表现为肺脾同虚。脾健则脏气充足,百骸通利;脾虚则中气不足,清阳不升,气虚下陷,固摄无权,因而可出现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等脏器下垂。本例患者表现为咳嗽遗尿、疲倦乏力、口干、喜饮温水、大便烂,伴有头晕、子宫下垂,均为肺脾气虚、中气下陷之证,故以补中益气汤补益脾肺、升阳举陷,药后得效。因脾肾为先后天之本,故三诊时加盐杜仲桑寄生以脾肾双补,使精充气足、升降有度。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赖海标经方医学工作室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