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玲:活血化瘀法治疗引产后宫腔残留案
张某,女性,时年32岁,因“引产术后12天,B超发现宫内混合回声1天”于2020年6月14日初诊。
患者因孕20周出现下腹胀及阴道流血水,考虑胎膜早破于2020年5月28日在院行引产术,术后轻微腹痛,阴道出血多于月经量,无头晕等不适,纳眠可,二便调。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孕1,产0,自然流产1。
首诊证候
辅助检查:2020年6月13日外院彩超:宫腔内可见约47x12mm的混合回声,内回声不均匀,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小产。
辨证:胎堕不全。
西医诊断:不全流产。
治法:活血化瘀。
处方:
中药:川芎10g、当归10g、桃仁15g、益母草15g、炮姜5g、桂枝15g、丹参15g、茯苓15g、赤芍15g、三棱15g、莪术15g、牛膝15g,7剂,每日1剂,水煎400毫升,分早晚两次温服。
【随诊过程】
二诊:2020年7月1日
诉仍有少量阴道流血,偶有头晕、腰酸,纳眠可,二便调。舌瘀紫,苔薄白,脉弦细涩。辅助检查:6月23日:HCG5.72IU/L;7月1日:HCG2.07IU/L。7月1日彩超:宫腔内可见约16x7mm的混合回声,内回声不均匀,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辨证:胎堕不全。
治法:活血化瘀。
处方:
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5g、当归10g、牛膝15g、丹参15g、益母草15g、柴胡10g、香附15g、乌药15g,7剂,每日1剂,水煎400毫升,分早晚两次温服。
三诊:2020年7月18日
诉有下腹不适,白带偏黄,腰酸,容易焦虑,大便正常。舌瘀紫,苔薄白,脉弦涩。
辨证:1、胎堕不全;2、肝气郁结。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处方:
柴胡15g、当归15g、丹皮15g、香附15g、益母草15g、薄荷15g、丹参15g、牛膝15g,12剂,每日1剂,水煎400毫升,分早晚两次温服
四诊:2020年07月26日
诸证好转,5月28日引产后月经仍未来潮,褐色白带,腰酸,无其它不适,舌瘀紫,苔薄白,脉弦涩。辅助检查:2020年7月25日,外院彩超:宫腔未见异常包块,内膜6mm,内回声不均匀,双侧卵巢稍大并多个小卵泡。盆腔少量积液。患者孕前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
辨证:脾虚痰湿。
治法:健脾化痰。
处方:
中药:姜半夏12g、茯苓10g、党参10g、白术10g、生姜3g、大枣10g、炙甘草3g、紫苏叶10g、荷叶10g、陈皮12g,颗粒剂,7剂,日1剂,分2次冲服。
西药:(1)地塞米松片,每次0.375mg,每日1次,口服。(2)二甲双胍片,每次0.5,每日3次,口服。
中医诊断:月经后期。
辨证:肝气郁结夹血瘀。
西医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处方:
柴胡15g、当归15g、丹皮15g、香附15g、益母草15g、泽兰15g、川芎15g、丹参15g、鸡血藤15g、牛膝15g,7剂,每日1剂,水煎400毫升,分早晚两次温服。
【按语】
患者因“引产术后12天,宫腔残留”来诊,中医认为,胎殒已堕,堕而不全,瘀阻胞宫,新血不得归经,故阴道流血持续不止;胎堕不全,留而为瘀,不通则痛;治疗应以活血祛瘀下胎为主。明·薛立斋言:小产重于大产,盖大产如粟熟自脱;小产如生采,破其皮壳,伤其根蒂也。在本医案中,患者首诊时可见腹痛及阴道流血,彩超提示宫腔内可见约47x12mm的混合回声,内回声不均匀,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舌瘀紫,苔薄白,脉细涩。辨证为胎堕不全,患者正气尚足,瘀血明显,因此,着重祛瘀为主,活血与破血药共用,以达到活血祛瘀、去其根蒂的效果。以脱花煎为主方:方中当归、桃仁、川芎三药活血化瘀,炮姜、桂枝温经通络,三棱、莪术破血行血,丹参、益母草加强化瘀之力,牛膝引血下行,茯苓祛湿。二诊患者出现出现头晕、腰酸等症状,HCG由5.72IU/L降到了2.07IU/L。7月1日彩超提示宫腔残留物缩小至16x7mm;考虑患者正气有所损伤,因此减少了破血药的使用,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上适当疏肝理气,腑气通畅,则气血运行如常。三诊患者出现焦虑情绪,女子性善抑郁,尤其处于患病状态的女性,更容易受情绪上的不良影响,因此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情志的调畅,予以疏肝理气。四诊:B超提示宫腔内已无残留,但内膜回声不均,且患者引产后至今未来月经,患者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对自身情况也比较焦虑,因此在疏肝解郁的基础上加强了活血的力度。
在本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全流产的治疗思路,首先不全流产应从活血化瘀论治,早期患者正气尚足,邪气较盛时,应重用活血破血药,以达到快速祛邪的目的,在治疗过程中应时刻关注患者正气是否损伤,以及情绪的变化;另一方面,用药贵在专一,切忌大包围,要抓住一个点去重点突破。
(本案编者:胡珊)
关联词条:
版权声明:
【来源:《广东省名中医王俊玲妇科医论医案精粹》,王俊玲主审,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广东省名中医王俊玲传承工作室整理,2021.09,广东科技出版社,宁艳、刘昱磊、滕辉主编】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