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详细简介


李斯炽(1892~1979),成都中医学院首任院长、全国著名中医学家。他一生以发扬国粹,改进中医药为己任。于1936年兴办了四川国医学院,培养了中医人才,为四川地区造就了一批中医药骨干力量。在成中医办学之初,提出“博学精思、勤于实践”的办学理念、重视人才培养和教材建设,为我国现代中医药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


李斯炽行医60年间,结合教学和临床,对古典医藉进行了深入研究,著有《实用内科选》《金匮要略新诠》《中医内科杂病》《医学三宇经浅释》《运气学说管窥》《素问玄机厚病式初探》《实用内经选释义》《李斯炽医案》(一、二辑)《医学歌诀三种》等20余种。


其父熟先,清末游幕四川,定居成都,后以私塾授徒自给,与成都名医董稚庵交厚。董善书法诗辞,尤精医术,李斯炽以世谊关系,自幼从董受学。1915 年李斯炽于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留校作理化助手,并在成都几所中学兼任教职。此间,在董稚庵影响下,决意以主要精力从事中医事业,实现“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愿望。


1932 年秋,成都霍乱流行,死亡惨重,棺木为之一空。李斯炽约集中医同道蔡品三、罗春航、谢子和、李懋勤、李用宾、雷敬之以及尚未成年的儿子李又斯等 27 人,组成“壬申(岁次壬申)防疫队”,由私人出资,采用民间验方,制成“防疫避瘟丹”,连同其他有效中成药,深入旧皇城坝、御河街等劳动人民聚居、发病率最高的地区免费治疗病人;同时散发有关卫生防疫常识材料,发动群众灭蝇灭鼠,对控制疫情、减少死亡,起了积极作用。


1934 年,李斯炽正式开业行医。


1936年,为反对国民党废止中医中药的政策,李斯炽在成都联合中医界同仁,呼吁请愿,并组成“四川医药改进会”,创办《医药改进月刊》,为维护中医事业而奋争。与此同时,又与赖华峰、杨白鹿、邓绍先、何伯埙等人,创办“四川国医学院”。李斯炽先后任教务长、副院长、院长。此后,又与赵源章、王旭光、傅启初等,筹办中医医院和新中医疗养院,作为国医学院学生的实习基地。由于国民政府对四川国医学院不予立案注册,学生毕业不发给行医执照,李斯炽为争取学院的合法地位而四处呼吁,不辞辛劳;并通过法律途径,请律师,上法庭,对有关当局提出控告,据理力争,不稍停止。又因办学经费困难,他只好与同道采取社会筹募、自身捐献、义务上课、借贷典当等办法,将四川国医学院惨淡经营到解放前夕。他为办学欠债如山,但毫无追悔之意。四川国医学院开办10余年,为四川地区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中医栋梁。


1950年8月,李斯炽赴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得到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人接见。1951年,人民政府为李斯炽偿清了他解放前办学欠下的债务。他备感共产党和政府对中医事业和对他本人的关怀,工作更加不遗余力。1956 年 9月,成都中医学院成立。1958年2月,李斯炽被国务院正式任命为院长。1959 年,李斯炽当选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同年获卫生部颁发的金质奖章。此后,李斯炽先后当选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并任中华医学会顾问、中华医学会四川分会副会长等职。


李斯炽治学态度严谨,勇于进取。他常告诫后学,学中医要有四不怕:不怕难治之病,不怕难答之题,不怕难讲之课,不怕难写之文。他对疑难病症,绝不轻易罢手。他认为:通过治疗疑难病,能探索复杂的医学规律,此一乐也;能救人于危难之中,此二乐也;能丰富自己的常识和经验,此三乐也。李斯炽以善治内科杂病名噪全川。他对《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有精深研究和独特见解。他不泥于古方古论,学术思想上主张“诸家兼采,推陈致新”,临床上则主张“理宜精,法宜巧,方宜平,效宜稳”,常以“四两拨千斤之法”,取得简、便、廉、验的治疗效果。他对治疗心脏病、中风病有深刻研究;运用疏肝法治疗各种内科杂病,尤有丰富经验。如治咳嗽,常用疏肝理脉法;治胃痛,常用疏肝和胃法;治瘿病、瘰病,常用疏肝消痰法;治黄疸,常用清利湿热兼疏肝法;治水肿,常用运脾行水兼疏肝法;治症瘕积聚,常用疏肝软坚行血法;治气虚发热,常用补中益气兼疏肝法;治火郁胁痛,常用疏肝泄火法等。临床上辩证施治,化裁自如,有其独到创新处,疗效都很好。


晚年,李斯炽身患较严重的贫血低血压症,仍坚持工作,对中医事业忠心耿耿,鞠躬尽瘁。1978 年,李斯炽被授予中国第一批中医教授职称。


1979年2月 28日,李斯炽在成都病逝。

  • 李斯炽:腰痛—气血不足,肝郁气滞证
    胡某,女,成年。1970年12月14日初诊。主诉腰痛,月经错后,经来量多。诊得脉弱舌淡。此属气血不足,又加肝郁气滞之证。治宜补益气血,疏肝行气。党参9g、黄芪15g、当归9g、白芍12g、茯苓9g、白...

    求道

    畅读VIP

    330

    0

  • 疏肝利胆、清热除湿为主治愈胆胀一例(李斯炽)
    关某,女,30岁。初诊∶1971年2月 23日。主诉及病史∶患慢性胆囊炎多年,长期反复低烧,右胁下胀痛,胸闷不舒,嗳气频频,少食恶心,口中干苦,心累气紧,全身发痒,坐卧不安,四肢乏力,小便发黄。诊查,...

    求道

    畅读VIP

    443

    0

  • 开郁调肝、软坚消瘰为主治愈瘿病一例(李斯炽)
    张某,女,37岁。初诊∶1975年2月17日。主诉及病史;病员于1974年10月发现颈前正中隆起,并有心累心跳症状,心率每分钟110次左右;出汗甚多,两手发颤;食量增大,但体重反而下降。经某医院进行甲...

    求道

    畅读VIP

    394

    0

  • 育阴疏肝、软坚行水法治愈积证一例(李斯炽)
    李某,男,43 岁。初诊∶1978年10月 24 日。主诉及病史∶2 年前发现肝大,右胁下有积块,疼痛难忍,自觉有下坠感,腰部两侧疼痛。曾到北京某医院检查,诊断为多囊肝、多囊肾。曾经中西医治疗,未见效...

    求道

    畅读VIP

    677

    0

  • 敛肝解郁、通腑涤痰为主治愈狂证一例(李斯炽)
    杨某,男,29岁。初诊∶1974年5月10日。主诉及病史∶病员因失恋遭受刺激而神志错乱,整天叫骂不休,将家中家具杂物全部打碎,并将墙壁推倒,其誉力乏大非常人所能及。不能有片时安静,晚上也通宵不能入睡。...

    求道

    畅读VIP

    389

    0

  • 李斯炽:咳嗽—寒湿凝滞,水泛为痰证
    陈某,男,48岁。1963年11月23日初诊。动则咳嗽上气,受凉最易引发。近来常咳嗽,气逆咽喉不利,觉痰阻塞,咳出后爽快,痰色灰黑;周身肌肉酸痛,舌苔薄白,口不渴,二便如常,体冷畏寒,面色黄而暗滞,口...

    求道

    畅读VIP

    470

    0

  • 李斯炽:蓐劳—产后气血亏虚,复感风邪证
    江某,女,30岁,工人。1970年5月31日初诊。患者产前即有轻微外感,头昏,厌油。临产再受风邪,以致头晕,咳嗽,时冷时热,冷时皮肤起栗,盖上被子又觉全身发烧,因此坐卧不安,冷汗时出,饮食甚少,心胸及...

    求道

    畅读VIP

    517

    0

  • 李斯炽:胃痛—胃阴不足证
    柳某,男,43岁。1959年5月18日初诊。曾经下血,竟至昏厥,胃下端时常作痛,反酸,消化不好,腹中时觉气鼓;睡眠欠佳,足胫微痛,面色红润。脉象浮大,舌质红、微有白苔。此由失血而导致胃阴不足。治法当以...

    求道

    畅读VIP

    387

    0

  • 李斯炽:黄疸(胆结石)—湿郁化热,湿重于热证
    肖某,女,成年,居民。1970年5月16日初诊。患者因长期忧郁,面目及周身逐渐发黄,近年来巩膜及全身已变为深黄而晦暗,且周身发痒,饮食少味,腹部胀满,睡眠不好,头昏如裹,大便稀溏,小便黄少,周身乏力,...

    求道

    畅读VIP

    302

    0

  • 李斯炽:湿温-湿热内蕴证
    袁某,女,70岁,居民。1975年8月11日初诊。患者旬前忽患头痛、恶寒、身重、疼痛、食少等症,求医以表证论治,予辛温发散药,不但前症未解,反致头部昏蒙胀痛,高热不解,频频咳嗽,鼻孔红烂,食思全无,已...

    求道

    畅读VIP

    464

    0

  •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