脘胀泛酸(孙乃雄)
史*琴女 51岁2008年7月8日地址:电池厂
初诊:2008年7月8日
食后胃脘胀满伴泛酸数年,尤其以进食鸡肉、鱼肉、鸡蛋等均可引发。常服用西药奥美拉唑等维持。纳尚可,常以胃易胀满而不敢多食。余无不适。询大便成形而日一行,小便正常。
察其人形中色淡,唇淡微红,鼻根低陷。脉右沉洪,左洪滑,左大于右,舌淡尖瘦,苔白。
胃镜示:“十二指肠球部、幽门部充血”。B超检查:“肝胆无异常”。
处方:
水煎服,日一剂,三剂
二诊:2008年7月11日
昨日稍觉头闷然不爽,自服用“感冒通”片两次,中午服药时又饮以凉开水,后觉胃酸顿起。
脉右关洪滑略沉而寸尺不足,左手脉滑,舌淡苔白根腻。
处方:
水煎服,日一剂,三剂
三诊:2008年7月14日
昨日外出作客食鸡肉后,随之脘痛难耐,自服西药后止,余可。
脉右沉洪滑,左滑寸尺稍不足,舌淡苔白根腻。
处方:
水煎服,日一剂,三剂
四诊:2008年7月16日
诸症向安,唯有时微觉作酸。
脉右沉洪,左轻取浮弦,中取滑,舌淡,苔白稍厚,边有齿痕。唇红面黄。
方药:
健脾丸(浓缩丸)一瓶 10丸每次,早晚空腹服用
大山楂丸(蜜丸)一包 每次一丸,随意
花香丁:以前看孙老师的案知道比较重视望,首先是望人。乃雄案里的一个词,我比较有兴趣“人形中色淡”,色淡不知道何解?另外想偷学一点,孙老师临床上常将人分为几种类型?对诊断下药有何指导意义?
答:这里的形体说到怎么分,确实有点难度,形色等辩证,中医基础理论讲的比较详细,可以参看一二。
看人治病,首论体质,未见有虚弱羸瘦之人,能耐猛石之药,而多有医案述及,壮实形充之人受补而生剧病,形体不可不察。
这是我的一个相关回复,粘贴于后,或能说明一二:
四诊之中望、闻、问、切,何缘“切”于最后?
传统中医治病之初,当责体质。望而得之者,体态、面貌、精神等;闻而得之者,声音、气味等;问而得之者,病之前因后果,平素饮食起居等;切而得之者,气血盛衰等。
《内经》有言,神圣工巧,切居其末。应当很好的领悟《内经》的精神。
至于体质用药,是在于点滴积累,难以简单言明。
不过就个人观点来说,用药的时候不仅仅要知道药味有利于病情的一方面,而且要时刻注意避开药味的弊端,也就是对人不利的一方面。
附子,温经通阳,走而不守。
干姜,燥湿而劫水伤阴,守而不走。易于耗血伤阴。
若有患者,虽脾阳衰虚,但同时伴有脾阴虚、血虚,显然不能再用干姜劫水之剂再行耗散,否则阳气难回,反伤阴津,得不偿失。这就是考虑到体质的方面的因素。
望诊是有很多具体的内容的,很多时候不是望诊“误导”我们,只是我们没有抓住望诊真正该注意的问题罢了。
敏锐的眼光是长期职业临床中培养出来的结果,不仅仅靠学习书本,还要依靠日常生活之中的点点滴滴积累,这才是中医之中最难学习的东西。
版权声明:
本文由四君收集编校,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