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沙参麦冬饮治剥脱性皮炎

四君人参

浏览:471

时间:2022-04-19

李某,女,68岁。半月前颈部、腹部、双上肢、腰部、双小腿被蚊虫叮咬后皮肤发痒,自行用雄黄酒、红花油外搽。两小时后局部皮肤潮红,并逐渐扩展蔓延至头皮、颜面、躯干、四肢,呈现出大片状弥漫性红色皮损,上覆细薄糠状鳞屑,痒感剧烈。在社区服务站,静脉注射葡萄糖、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地塞米松,外用肤轻松软膏、哈西奈德乳膏数日,皮疹未消。查见除上述皮损外,触之有灼热感,患者口渴欲饮,小便黄,大便秘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诊断为剥脱性皮炎,辨证为外中药毒,入里化热,伤阴化燥所发。治宜滋阴清热润肤、解毒止痒,予以沙参麦冬饮加减:沙参30克,麦冬15克,玉竹12克,天花粉12克,生地黄30克,知母12克,生扁豆10克,牡丹皮10克,黄芩10克,大黄10克,竹叶6克,忍冬藤30克,白鲜皮12克,蝉蜕9克,甘草9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外用紫草油,每日3次涂搽于皮损处。


服药6剂后复诊:皮疹由潮红转淡,细薄鳞屑开始减少,痒轻,口渴症状大减,二便正常。方中去大黄竹叶沙参生地黄减为20克,续服12剂,外用药同上。三诊:皮疹已消退大半,肤色基本正常,余症俱轻。方中沙参生地黄、麦冬忍冬藤减为10克,天花粉玉竹减为9克,白鲜皮蝉蜕甘草减为6克。续服9剂后皮损全消,肌肤正常。


剥脱性皮炎,又称红皮症,本例是蚊虫叮咬后误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外搽导致。方中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生地黄、知母、生扁豆清热滋阴润肤;黄芩、牡丹皮清热凉血;大黄竹叶甘草导热下行;忍冬藤解毒;白鲜皮蝉蜕止痒。配合紫草油外搽,内服外用相结合,治疗及时,使皮损消退。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马建国、马龙,来源论坛原创文稿,由四君摘选编辑。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