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详细内容

银海精微》卷上:导赤散

处方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目大眦赤脉传睛。

用法用量

每服4-5钱,水1钟,入竹叶灯心草同煎,食后服。

摘录
银海精微》卷上

《痘疹活幼至宝》卷终:导赤散

处方

木通8分,赤茯苓(去皮)8分,麦冬8分,车前子(微炒)4分,生地4分,人参2分,甘草2分。

功能主治

小儿痘症,小便赤涩者。

用法用量

加灯心1团如龙眼大,同煎,饥时服。

摘录
《痘疹活幼至宝》卷终

《玉案》卷三:导赤散

处方

生地1钱,木通1钱,甘草1钱,淡竹叶20片,犀角1钱5分,薄荷1钱5分,连翘1钱5分。

功能主治

心经发热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玉案》卷三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二:导赤散

处方

生地木通茯苓、山栀、甘草

功能主治

妇人胎前内热,小便尿血

摘录

《得效》卷十一:导赤散

别名

实热导赤散

处方

生干地黄2两,木通4两,黄芩1两,甘草1两。

制法

锉散

功能主治

宣导。主心气热。

用法用量

实热导赤散《普济方》卷三八四)。

摘录
《得效》卷十一

活幼心书》卷下:导赤散

处方

生干地黄(净洗)1两,木通(去皮节)1两,黄芩2钱半,赤茯苓(去皮)2钱半,甘草3钱。

功能主治

小儿心经壅热,烦躁睡语,或时复上窜咬牙,小便黄涩,久则成惊,触物易动。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盏,加竹叶3皮,煎7分,不拘时候温服。或加麦门冬(去心)同煎。

摘录
活幼心书》卷下


其他同名方

《医方类聚》卷一三六引《经验良方》:导赤散

处方

水通1钱,生干地黄2钱,甘草7分,麦门冬(去心)1钱,灯草15茎。

功能主治

大人、小儿心经内虚,邪热相乘,烦躁闷乱,传流下经,小便赤涩淋沥,脐下满痛;及血淋。

用法用量

水1盏半,煎至7分,食前温服。

摘录
《医方类聚》卷一三六引《经验良方》

《医方类聚》卷一八三引《修月鲁班经》:导赤散

处方

黄连黄芩车前子木通滑石大黄枳壳各等分。

功能主治

通利小便。主痔漏敷后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医方类聚》卷一八三引《修月鲁班经》

《普济方》卷十六:导赤散

处方

黄连(去须)1两,麦门冬(去心)1两,半夏(汤泡7次)1两,地骨皮(去木)1两,茯神(去木)1两,赤芍药1两,木通(去节)1两,生地黄(洗)1两,黄芩1两,甘草(炙)半两。

功能主治

心脏实热,口干烦渴;或口舌生疮,惊怖不安。

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8分,去滓服,不拘时候。

摘录

《秘传外科方》引《李防御五痔方》:导赤散

处方

生地黄2两,黄芩3两。

制法

上锉。

功能主治

痔漏。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煎至6-7分,温服。

用药之后,小便恐赤涩,即服之,加滑石甘草、灯心。

摘录
《秘传外科方》引《李防御五痔方》

《小儿药证直诀》导赤散

组成

生地黄、木通、生甘草梢各等分(各30g)。

用法

上药为末,每服三钱(9g),水一盏,入竹叶同煎至五分,食后温服。现代用法:水煎服,用量酌情增减。

功效

清心养阴,利水通淋。

主治

1.心火亢盛证: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冷饮,以及口舌生疮。

2.心热移于小肠:小便赤涩刺痛,舌红脉数。

方解

本方证乃心经热盛或移热于小肠所致。心火循经上炎,而见心胸烦热、面赤、口舌生疮;火热内灼,阴液被耗,故见口渴、意欲饮冷;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热下移小肠,乃见小便赤涩刺痛;舌红、脉数,均为内热之象。治宜清心与养阴兼顾,利水以导热下行。方中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肾水足则心火自降,为君药。木通上人心经以清心热,下人小肠以利小便,为臣药。竹叶清心除烦,导热下行,使热邪从小便而出,为佐药。生甘草梢清热解毒,通淋止痛,调和诸药,为佐使药。四药合用,上清心火,下滋肾水,并利水道引热下行。因赤色属心,导赤者,导心经之热从小便而出,故名“导赤散”。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心经火热证的常用方。临床以心胸烦热,口舌生疮,或小便赤涩,舌红脉数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口腔炎、鹅口疮小儿夜啼或急性泌尿系感染等属心经有热或心移热于小肠者。

注意

方中木通性味苦寒,生地黄药性寒凉,故脾胃虚弱者慎用。

方歌

导赤生地木通,草梢竹叶四般功,口糜淋痛小肠火,引热同归小便中。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