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胸肋扭伤疼痛

四君人参

浏览:723

时间:2022-01-18

郭某,女,63岁。2015年1月22日初诊。


主诉:胸骨及两侧肩胛区憋胀疼痛20余天。


病史:有高血压病史。3个月前因广场锻炼不慎扭伤胸部,逐渐出现胸骨处及肩胛区疼痛不适,逐渐加重,咳嗽呼吸受限。经服多种中西药治疗后有所缓解,但仍时轻时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且因服药刺激胃而胃胀烧心难受不适,遂来求诊。


刻诊:胸骨及两侧肩胛区憋胀疼痛,时轻时重,痛甚时汗出较多,时胸闷,时头痛心烦,口干微渴不苦,怕冷不发热,无咳喘,无身疼痛,纳可,二便可。舌淡胖大边有齿痕,苔薄白水滑。脉细涩,寸关浮尺沉。


辅助检查:血压:145/85mmHg。心电图:HR77bpm,ST-T改变(II、Il、aVF),偶发房早。


六病(法)脉证辨析


表证:胸痛,时胸闷,时头痛,两肩胛区疼痛,出汗,苔薄,脉寸浮,辨为太阳病,上焦表滞。怕冷,出汗,苔薄,脉浮,辨为太阳中风证,营卫不和


里证:心烦,烧心,口干微渴,舌红,苔薄黄,脉细,辨为阳明病,微热伤津,热扰上焦、中焦。


胃胀难受不适,房早,舌胖大边有齿痕,苔水滑,脉关浮尺沉,辨为太阴病,胃虚水饮上逆。


扭伤,舌暗红,脉涩,辨为太阴伤血(瘀血)。


六病(法)辨证:太阳阴阳明合病。


病机表虚津滞,上焦瘀饮郁结,郁热津伤,营卫不和,胃虚饮逆。


核心病机表里虚而津滞饮逆。


方药: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枝10,肉桂5g,赤芍15g,炙甘草10g,厚朴10g,杏仁20g,大枣6枚(擘),生姜15g(切片)。


3剂,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嘱:忌食生冷、辛辣刺激及过于油腻食物。


二诊:诸症明显减轻,继服3剂,加防风10g,临床痊愈。


六病(法)辨治法度的思考


患者不慎扭伤胸肋神经,这种损伤若治之不当,恢复很慢。因其胸痛心绞痛不符,所以排除冠心病心绞痛


该案有上焦瘀血与水饮互阻,此为实证内结、阻络不通,又有郁久化热伤津并热扰上焦、中焦。怕冷,出汗为中风证营卫不和之证,因服西药刺激胃,而胃胀烧心难受不适,为伤及胃气。脉证合参,病机关键为上焦饮瘀与郁热夹杂内结,阻滞上焦气机,不通则痛。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有两个条文。《伤寒论》第43条说:“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伤寒论》第18条说:“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条文所述之证为下后表不解,表邪欲陷阳明而成上焦里实,但此内陷轻微而致使饮气上逆。方证病机为表滞兼夹里虚,饮气上逆与郁热欲结上焦,阻滞气机。


该证水饮上逆与郁热结聚于上焦,里气升降出入障碍,营卫气血不通,所以方选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以发表透邪,温中降逆,祛瘀除结。此乃以病机统病证,拓宽经方临证应用思路,不要以为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仅治咳喘。


方中桂枝汤调和营卫,补中益气,除痹结,通血脉,降逆气;加厚朴“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血痹……”。(《本经》)解表理气降逆除饮;加杏仁“主咳逆上气雷鸣……金创……”(《本经》)降逆祛饮,除痹化瘀。由此可见,杏仁不仅祛痰降逆,还能活血化瘀。


二诊加防风乃相须为用。


《本经》论防风:“味甘温,无毒。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御览作痛),烦满。久服轻身。


《别录》论防风:“味辛,无毒。主治胁痛,胁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字乳金疮内痉,叶,主治中风热汗出。”


防风药用途很广,我认为其为风病第一要药,自古被称为“风中之润剂”。防风不但能解表祛风,治疗风疹瘙痒等症;而且能胜湿除痹,用于风湿痹痛疗效也很好;还能治疗内伤化风,风夹诸邪所致之内伤杂病。临床治疗范围颇为广泛。


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防风内含挥发油、苦味甙、甘露醇等,具有镇痛、抗菌、解热作用。防风镇痛,能明显提高痛阈。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毛进军,摘自《经方辨治法度:古代经典核心名方临证指南》,由四君收集编校。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站联系,本站核实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