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出处

《傅青主女科》

详细内容

[组成]

白术一两(30g),土炒 山药一两(30g),炒 人参二钱(6g) 白芍五钱(15g),酒炒 车前子三钱(9g),酒炒 苍术二钱(9g),制 甘草一钱(3g) 陈皮五分(2g) 黑芥穗五分(2g) 柴胡六分(2g)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主治]

脾虚肝郁,湿浊带下。带下色白,清稀如涕,面色晄白,倦怠便溏,舌淡苔白,脉缓或濡弱。


[方解]

本方为治疗白带的常用方剂,所主病证乃由脾虚肝郁带脉失约、湿浊下注所致。脾虚生化之源不足,气血不能上荣于面致面色晄白;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清气不升致倦怠便溏;脾虚肝郁,湿浊下注,带脉不固致带下色白量多、清稀如涕;舌淡白,脉濡弱为脾虚湿盛之象。治宜补脾益气,疏肝解郁,化湿止带。方中重用白术山药为君,意在补脾祛湿,使脾气健运,湿浊得消;山药并有固肾止带之功。臣以人参补中益气,以助君药补脶之力;苍术燥湿运脾,以增祛湿化浊之力;白芍柔肝理脾,使肝木条达而脾土自强;车前子利湿清热,令湿浊从小便分利。佐以陈皮之理气燥湿,既可使补药补而不滞,又可行气以化湿柴胡、芥穗之辛散,得白术则升发脾胃清阳,配白芍则疏肝解郁。使以甘草调药和中,诸药相配,使脾气健旺,肝气条达,清阳得升,湿浊得化,则带下自止。


本方的配伍特点是寓补于散,寄消于升,培土抑木,肝脾同治。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脾虚肝郁,湿浊下注带下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带下清稀色白舌淡苔白,脉濡缓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兼湿热,带下兼黄色者,加黄柏龙胆草以清热燥湿;兼有寒湿,小腹疼痛者,加炮姜、盐茴香以温中散寒;腰膝酸软者,加杜仲续断以补益肝肾;日久病滑脱者,加龙骨牡蛎以固涩止带。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阴道炎、宫颈糜烂、盆腔炎而属脾虚肝郁,湿浊下注者。

4.使用注意 带下证属湿热下注者,非本方所宜。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傅青主女科》卷上:“白带下。”

2.方论选录 傅山《傅青主女科》卷上:“夫带下俱是湿证,而以带下名者,因带脉不能约束,而有此病,故以名之。盖带脉通于任督,任督病而带脉始病……加以脾气之虚,肝气之郁,湿气之侵,热气之逼,安得不成带下之病哉?故妇人有终年累月下流白物,如涕如唾,不能禁止,甚则臭秽者,所谓白带也。夫白带乃湿盛而火衰,肝郁而气弱,则脾气受伤,湿土之气下陷,是以脾精不守,不能化荣血以为经水,反变为白滑之物,由阴门直下欲自禁而不可得也。治法宜大补脾胃之气,稍佐以舒肝之品,使风木不闭塞于地中,则地气自升腾于天上,脾气健而湿气消,自无白带之患矣。”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