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概述

登革热(denguefever,DEN)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点为突起发热,全身肌肉、骨、关节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登革热为一种具有自限性倾向的感染病,通常预后良好,但部分患者会出现休克、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病因

登革病毒经伊蚊叮咬进入人体,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殖后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然后再定位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和淋巴组织中复制,再次释入血流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引起临床症状。机体产生的抗登革病毒抗体与登革病毒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同时抑制骨髓中白细胞和血小板系统,导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出血倾向。

症状

典型症状

1、急性发热

(1)发热:成人病例通常起病急骤,畏寒、高热,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持续5~7天后骤退至正常。部分病例发热3~5天后体温降至正常,1天后再度上升,称为双峰或马鞍热。发热时伴头痛,眼球后痛,骨、肌肉及关节痛,极度乏力,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等胃肠道症状。脉搏早期加速,后期可有相对缓脉。早期体征有颜面潮红、结合膜充血及浅表淋巴结肿大。恢复期常因显著衰弱需数周后才能恢复健康。儿童病例起病较慢,体温较低,毒血症较轻,恢复较快。

(2)皮疹:于病程第3~6天出现,多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也有猩红热样疹、红斑疹及出血点等,可同时有两种以上皮疹。皮疹分布于全身、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多有痒感,大部分不脱屑,持续3~4天消退。

(3)出血:25%~50%病例有出血现象,如牙龈出血鼻出血、呕血或黑便、皮下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腹腔或胸腔出血等,出血多发生在病程的第5~8天。

(4)其他:约1/4病例有轻度肝肿大,个别病例有黄疸,脾肿大少见。

2、极期

通常出现在病程的第3~8天。此时期,部分患者可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明显的血浆渗漏,可出现腹部.剧痛、持续呕吐、球结膜水肿、四肢渗漏征、胸腔积液腹水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休克,出现如低体温、心动过速、四肢湿冷、脉搏细弱、脉压缩小或测不到血压等表现。随着休克加重和持续,患者可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多器官功能障碍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少数患者无明显的血浆渗漏致休克表现,但仍可出现严重出血或器官功能障碍。

3、恢复期

极期后的2~3天,患者病情好转,胃肠道症状减轻,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回升,进入恢复期。部分患者可见针尖样出血点,可有皮肤瘙痒

4、重型登革热

临床上可分为较轻的无休克的重症登革热及较重的登革休克综合征(DSS)两型。早期临床表现类似典型登革热发热3~5天后病情突然加重。表现为脑膜脑炎,出现剧烈头痛呕吐、谵妄、狂躁、昏迷抽搐、大量出汗、血压骤降、颈强直、瞳孔缩小等。有些病例表现为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此型病情凶险,进展迅速,多于24小时内死于中枢呼吸衰竭或出血性休克。本型罕见,但病死率很高。它不符合登革出血热的诊断标准,故命名为重型登革热

并发症

1、急性血管内溶血

最为常见,发生率约为1%,多发生于红细胞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的患者。主要表现为排酱油样小便、贫血、气促、心率加快,尿标本检查无或仅有少量红细胞而潜血试验呈强阳性。值得注意的是当发生急性血管内溶血时,血液中G6PD含量可在正常范围,而于1个月后才出现含量缺陷。这是因为发生急性血管内溶血时,血液中G6PD缺陷的成熟、衰老红细胞已裂解,剩下的是G6PD含量相对较多的年幼红细胞,当其发育成熟、衰老时才逐渐出现G6PD缺陷所致。

2、精神异常

个别患者可并发感染性精神异常,尤其多见于有精神病家族史的患者。

3、心肌炎

严重病例可发生心肌炎,主要表现为心跳、气促、心率增快,可出现心律失常

4、肝功能损害

轻度肝功能损害常见,主要表现为肝轻度肿大、边缘锐利,质软,肝功能检查出现ALT、AST 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等升高。严重病例可发生总胆红素(TBIL)升高,甚至出现肝肾综合征。

5、尿毒症

多见于登革出血热患者,大量出血或急性血管内溶血可促进尿毒症的发生。

6、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可见于重型及登革出血热患者,表现为呼吸急促、窘迫,烦躁,发绀,双肺可闻干、湿性啰音。

7、其他

其他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包括颅内高压症、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和眼葡萄膜炎等。

诊断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登革热诊断(WS 216-2018)》

1、疑似病例

符合登革热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天内,曾经到过登革热流行区,或居住场所或工作场所周围1个月内曾出现过登革热病例)或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者。

2、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基础上,血清登革病毒特异性lgM抗体阳性或者发病5天内的登革病毒NS1抗原检测阳性。

3、确诊病例

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基础上,登革病毒核酸阳性,或分离出登革病毒,或恢复期血清特异性gG抗体阳转或滴度呈4倍以上升高。

4、重症登革热的诊断标准:

(1)有典型登革热临床表现;

(2)多器官较大量出血;

(3)肝大。

具备其中2~3项,同时血小板在100x109/L以下,血细胞容积增加20%以上者,为重症登革热。同时伴有休克者,为登革休克综合征。重症登革热应与钩端螺旋本病,肾综合征出血热等疾病鉴别。

治疗

目前还没有针对登革热的特异治疗方法,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一般处理及预防性治疗等措施。

转归预后

登革热为一种具有自限性倾向的感染病,患者通常预后良好,登革休克综合征预后不良,中枢呼吸衰竭可导致重型患者死亡。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