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原文

干姜一两,附子 (生用,去皮,破八片) 一枚。

拆算现代剂量

干姜15g,附子 (生用,去皮,破八片) 20g。

用法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备注

同名方:


伤寒全生集》卷二:干姜附子汤

处方 干姜附子人参白术甘草

功能主治 阴症发躁,及发汗或下之后,昼日不眠,夜安静,脉来沉细。

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服。


《千金》卷八:干姜附子汤

处方 干姜8两,附子8两,桂心4两,麻黄4两,芎3两。

功能主治 心虚寒风,半身不遂,骨节离解,缓弱不收,便利无度,口面斜。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外台》引作“姜附汤”。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方下虽言心虚,而实少火气衰,不能代天宣化。故用干姜附子汤峻补命门之阳;兼桂心,助姜、附益火消阴;肾气有权,则麻黄得以振发表之力;心主血,芎既能治风,又能和血。

相关条文

伤寒(1条):
【61】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各家论述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内经》曰:寒淫所胜,平以辛热。虚寒大甚,是以辛热剂胜之也。


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注》:

干姜附子汤,救太阳坏病转属少阴者,由于下后复汗,一误再误,而亡其阳,致阴躁而见于昼日,是阳亡在顷刻矣。当急用生干姜助生附子,纯用辛热走窜,透入阴经,比四逆之势力尤峻,方能驱散阴霾,复涣散真阳,若犹豫未决,必致阳亡而后已。


陈修园《长沙方歌括》

太阳底面便是少阴,太阳证误下之,以少阴之阳既虚,又发其汗,则一线之阳难以自主。阳王于昼,阳虚欲援同气之救助而不可得,故烦躁不得眠;阴王于夜,阳虚必俯首不敢争,故夜而安静。又申之曰:不呕不渴,脉沉微,无表证,身无大热。辨其烦躁之绝非外邪,而为少阴阳虚之的证也。证既的,则以回阳之姜、附顿服,何疑!


柯韵伯《伤寒来苏集》:

姜、附者,阳中之阳也,用生附而去甘草,则势力更猛,比四逆为峻,回阳当急也。


梅国强伤寒论讲义》:

干姜附子二物为大辛大热之品,急回肾阳于欲脱之际。生附子破阴回阳之力,较熟附子更强;姜附同用,顿服,药力集中,则急救回阳,宜其速也。本方与四逆汤相比,少甘草一味。由于甘草煮汁性缓,故去而不用,则药简力宏,有单刀直入之妙。


熊曼琪《伤寒学》:

干姜附子汤干姜和生附子组成亦即四逆汤去炙甘草。方中大辛大热的姜附同用,以急救回阳,俾阳长阴消,阳气归根,则阴气自敛,寒邪自消。附子生用,破阴回阳之力更强。本方与四逆汤同为回阳之剂,本方不用甘草,是因本证为阳气暴虚,阴寒独盛,残阳欲脱之证,病势变化迅速,回阳宜急,不宜缓也,只取干姜附子单刀直入,以救残阳于未亡之顷刻。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