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拆算现代剂量
栀子(擘)21g,香豉(绵裹)40g。
用法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相关条文
伤寒(6条):
【76】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77】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
【78】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
【221】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栀子豉汤主之。
【228】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憹,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
【375】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栀子豉汤。
金匮(1条):
【17.44】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栀子豉汤主之。
各家论述
浮而紧,阳明表里之脉然也;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阳明之里之证然也。是为邪已入里则气连于表,内外牵制,汗下俱碍。是以汗之而邪不能出于表,则燥、心愦愦然昏乱而谵语;火之而热且扰于中,则怵惕、烦躁不得眠;下之而邪不尽于里,则胃气徒虚,客气内动,心中懊憹。若舌上胎白者,邪气盛于上焦,故与栀子豉汤以越胸中之邪,所谓病在胸中当须吐之是也。
此条承前条(指189条)互发其义,以明其治也。前条表证居多,戒不可误下;此条表里混淆,脉症错杂,不但不可误下,亦不可误汗也。若以脉浮紧而误发其汗,则夺液伤阴,或加烧针,必益助阳邪,故谵语烦躁, 怵惕溃乱不得眠也;或以证之腹满、恶热,而误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邪热,扰动胸膈,心中懊憹,舌上生苔,是皆误下之过,宜以栀子豉汤,一涌而可以安也。
《伤寒来苏集》:
栀子苦能泄热,寒能胜热,其形象心又赤色通心,故除心烦愦愦,懊憹结痛等症;豆形象肾,制而为豉,轻浮上行,能使心腹之邪上出于口,一吐而心腹得舒,表里之烦热悉除矣。
栀子色赤入心,苦寒能降,善引上焦心肺之烦热屈曲下行,以之先煎,取其性之和缓;豆豉用黑豆窨而成,其气香而化腐,其性浮而成热,其味甘而变苦,故其治能除热化腐,宣发上焦之邪,用之作吐,似亦宜然,且以之后入者,欲其猛悍,恐久煎则力过耳。


求道
畅读VIP

201

0


求道
畅读VIP

545

0


求道
畅读VIP

1010

0


求道
畅读VIP

824

0


求道
畅读VIP

719

0

四君人参
畅读VIP

561

0

杨春肽中医诊所石头15211540698
原创投稿
畅读VIP

684

0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731

0

四君人参
畅读VIP

530

0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807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