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Shēnɡ Yào

别名

灵药(《外科大成》),三白丹(《张氏医通》),三仙散(《吴氏医方汇编》),小升丹、三仙丹(《疡医大全》),升丹(《药奁启秘》)。

来源及植物形态

升药(三仙丹),始载于《外科大成•卷一》,原名灵药。为水银、火 硝、明矾混合升华而粗制成的氧化汞(HgO)。各地均有生产,以河北、湖北、湖南、 江苏等地产量较大。

采制

原料为水银、硝石、白矾各二两。先将硝石、白矾研细拌匀,置铁锅中,用文火加热至完全熔化,放冷,使凝结。然后将水银洒于表面,用瓷碗覆盖锅上,碗与锅交接处用桑皮纸条封固,四周用黄泥密封至接近碗底,碗底上放白米数粒。将锅移置火上加热,先用文火,后用武火,至白米变成黄色时,再用文火继续炼至米变焦色。去火,放冷,除去泥沙,将碗取下。碗内周围的红色升华物为"红升";碗中央的黄色升华物为"黄升";锅底剩下的块状物即"升药底"。用刀铲下后,宜密封避光贮存。


①《外科大成》:"倒打灵药法:先将硝、矾、水银共研,以不见星为度,次用泥固罐子,煨微热,入药一角,文火炖化,勿令起泡,至干,又下一角,少时,又下,至完,下食盐少许,慢火煨互矾枯成陀为度,将罐倒合于平底大碗内,以罐底高碗沿二指为度,用纸条封口,次用泥固二指许,又次以沙填满,以碗口平为则,取碗坐于大水盆内,水与碗口平为则,次取红炭砌罐底四围及底上,煅一香,去火,冷定,取出罐四旁及碗底灵药,约有一钱五六分,听用。此法始终全在慢火,性燥有悮。"


《张氏医通》:"三白丹:水银一两,白矾、焰硝各二两。上三味内铁铫中,以厚磁碗合定,盐泥固济,压定碗足,文火煅三炷香,升在碗内,取出放地一夕,以出火毒。磁罐收贮,经年后方可用之。"


③《疡医大全》:"三仙丹:水银一两,明矾、火硝各一两二钱。以铁锅一只,将硝、矾、汞研细入锅内,用平口宫碗一只(先用生姜片擦碗内外,则不炸)盖定碗口,以潮皮纸拈挤定盐泥封口,碗底俱泥固之。用炭三斤。炉内周围砌紧,勿令火气出,如碗上泥裂缝,以盐泥补之,升三炷线香为度,冷定开看,碗内药括下,研细,磁瓶收贮用之。"

性味归经

性味: 辛,热。有大毒

功能主治

搜脓,拔毒,去腐,生肌。治痈疽,疔疮,梅毒,下疳,一切疮疡肉暗紫黑,疮口坚硬,久不收口。


1.本品毒大,多作外用。功专拔毒提脓去腐,效果良好,故有“仙丹”之称。张山雷疡科纲要•卷下》云:“一切溃疡皆可通用,拔毒提脓最为应验。”凡痈疽疮疡溃后,脓多或脓出不畅,或腐肉不去、新肉不生者,皆可以本品为治。《疡医大全•卷七》治疮口坚硬、肉暗紫黑或有脓不尽,单用本品为极细末,以少许外掺患处。徐世林《癣病治疗和炼丹》 治诸疮恶毒,单用三仙丹研极细末,疮口大者以少许干掺,疮口小者(或成窦道),以纸捻黏药少许插入。亦常配伍收湿敛疮的煅石膏外用,以增强疗效和便于掌握剂量。升药与煅石膏的比例为1:9者,习称九一丹,拔毒力较轻而兼收湿生肌之功;2:8者,习称八二丹,拔毒力较强;3: 7 者,习称七三丹,拔毒力亦较强;1:1者,习称五五丹,拔毒力强;9:1 者,习称九转丹,拔毒提脓力更强,临证可据情选用,直接掺于创面或以药捻蘸药插入疮口。


又,《疮疡外用本草》云:“轻用、少用可促使溃疡面之肉芽生长,如配伍生肌药同用尤佳,但须在溃疡之脓毒净、创面无腐肉者方可,宜制为散作掺药,用量则占全方剂量十分之一左右,或更少为宜。撒于创面上亦须薄匀为宜。


2.本品内服亦有攻毒之效,可治梅毒疮。临床以其入丸散内服治梅毒取效。《消灭梅毒的好方法》 (河北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载,以三仙丹配轻粉、玄明粉、僵虫、珍珠等制成三仙丹合剂口服,并同时配清血搜毒丸(血竭、广木香、青木香巴豆霜、儿茶丁香),用 漱口灵 (土茯苓金银花青黛薄荷冰片)漱口等,治疗梅毒91例,取得了较好效果。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外用:合他药研末,干撒、调敷或作药拈。为便于掌握剂量,多与煅石膏配伍研末外用。《疮疡外用本草》云:“用三仙丹治疗慢性窦道时,久用则起‘肛口’(或称起填),故对管壁厚韧者宜与白降丹所制之药捻交替使用。”


注意:

1.本品有大毒,一般不做内服。孕妇及体弱之人忌服。

2.《疡科纲要•卷下》云:“湿疮有水无脓及顽证恶肉不脱,或起缸口,或黑腐黏韧,久溃败疡,则别有应用药末,非此可愈。凡溃疡近口近目处弗用,乳头脐中、阴蠹下疳弗用”关节部位亦不宜用。

3.本品为氧化汞,与脓水接触后,能生成汞离子,通过皮肤及创面亦可被人体吸收引起汞中毒,故创面过大时最好避免使用本品,以免引起中毒。

4.《疮疡外用本草》云:“三仙丹最好用瓷瓶密贮,如受潮或被阳光照射均能变质,用于创面即有刺激性,且能引起皮肤炎症反应。据笔者经验,曾用深色玻璃瓶贮藏,久置室中亦能逐渐使升丹药末变黑。”

5.中毒症状与解救,见轻粉条使用注意。

各家论述

《张氏医通》:"治霉疮结毒。"

②《吴氏医方汇编》:"治一切阳症腐烂太甚者。"

③《沈氏经验方》:"治痈疽烂肉未清,脓水未净。"

④《痴医大全》:"提脓长肉。"

⑤《集成良方三百种》:"治痈疽疔毒溃后。"

按语备注

传统认为三仙丹陈久者良,陈久者外用不引起疼痛,如《医门补要•卷中》云:“新者性燥,用于提脓散内,则有焮痛蚀肌之虞,用于长肉方中则无毒尽肌生之效,须得陈去30年者,燥性转平,始堪入药。”本世纪初张山雷氏依据自己多年运用三仙丹的经验,对此又提出了新的见解。其在《疡科纲要•卷下》云:“俗谓陈久不痛,新炼者则痛,殊不尽然。颐尝以新炼之丹试用,亦未作痛,但研必极细,用时止用新棉花蘸此药末,轻轻弹上薄贴,止见薄薄深黄色已足,如多用之则痛矣。门外人见之,必谓吝惜药末,不肯重用,而不知此丹力量甚厚,必不可多乎。”张氏此说“确是经验之谈”,说明外用本品所致的疼痛反应除与药物的新久有关外,又与药物的用量及药粉的粗细有关,如乳研不细或用量偏大,虽陈久者亦必致痛。在是书中张氏又云:“火候不佳,药力不及,功用必有不逮。市肆中有炼成者,尝试用之,病者皆嫌作痛,而自制者则不痛,此必有故。”这似乎又告诉我们,外用本品引起的疼痛反应,还与炼制的火候有关。


又,制三仙丹的三种原药材,历代文献所载的剂量各不相同,如今人徐世林《癣病治疗与炼丹》即载有以四种不同剂量比例炼制成的三仙丹,且书云各种三仙丹的功能及主治相异。这些按不同剂量比例的原料药炼制成的三仙丹,成分和功用上有什么异同,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再,升药中还有一种大升丹,又名红升丹、红粉霜,也名升丹。系由以水银、火硝白矾雄黄朱砂等为主,并配伍他药,经用炼丹法升华制成。性味、功用、主治、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均与小升丹相似,唯药力与毒性均比小升丹为强。此外,据文献记载,大升丹的处方各家均不一致,药味、剂量与制法均有出入,但多以水银、火硝白矾朱砂雄黄为主。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