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内耳眩晕症三方
一、
[操作] 针刺,留针30分钟。
[治验] 柳××,女,28岁。初诊1977年4月。突发眩晕,视物旋转,两目紧闭,喜卧喜动,恶心呕吐,高调耳鸣,眼球震颤,病程3年,经常发作。诊为内耳眩晕症。按上方针刺,出针须臾,两日可开,尚可交谈。来日复诊,重听未解,余症大瘥。加刺15次,听力渐增,随访3年未再发。
应用本法治疗45例,治愈34例,显效7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100%。
[按语] 本证属中医“眩晕”范畴,针刺以局部取穴和循经取穴相配合。 (杨秀)
二、
[操作] 针刺前,首先以酒精棉球擦试耳部,清除耳上的污垢,再以碘酒和酒精作皮肤消毒,随后,以5分长的毫针先刺入5个主穴,随后根据临床表现,再选1—2个配穴针刺。每日1次,连续3天,每次针后留针2—3小时。针刺3天后,改用压豆治疗以巩固疗效,其穴位同上。具体方法是将黍豆粒用0.7cm的方肤布固定在穴位上,每天自己用手压几次,加强刺激,1周后自行取去即可。
[治验] 应用本法治疗20例,治愈16例,占80%;好转3例,占15%;无效l例,占5%,疗效为95%。
[按语] 本病属中医“眩晕”范畴。一般在耳穴眩晕点呈现白色凸起样,压之呈凹陷性水肿,故当首取。“肾开窍于耳”,针刺肾区可以达到治疗耳疾的目的。(贾振山)
三、
[操作] 针刺补泻兼施,以补为主。针百会用30号1.0寸毫针,沿督脉向后针刺,得气后施捻转泻法,再行补法,并守气1分钟。针中脘、足三里用提插补泻法,针刺得气后,先用轻按重提法,反复操作6次,再用重按轻提法,反复操作9次,并守气1分钟。
[治验] 李××,男,60岁,工人。眩晕,时常发作,昏昏沉沉,伴有沉重感,清晨较轻,午后加重,尤以劳累后明显,纳差便溏。面色萎黄,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沉细。按上法取穴操作治疗10次后病愈。
[按语] 本病属中医“眩晕”范畴,方采用提插补泻法,先泻后补,获得良好效果。针中脘先用泻法,以理气化痰,后用补法以升扬清气。针足三里先用泻法以除湿化痰,后用补法以调补中气。 (何树槐)
关联词条:
版权声明:
本文由四君收集编校,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字数统计 |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