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平博士对新冠肺炎的中医病机与证治特点的认识(上)
转自 余秋平讲中医经典
“前言”
2019年12月份,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在湖北武汉市首次发现,并且因其传播速度快、重症率高,而被纳入我国乙类传染病,严重影响了广大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全国经济生活,在此关头,找到此病的治疗方法则是医务界当务之急。
笔者长期从事疑难与危重疾病的中医临床与研究工作,曾师从湖北省世代温病名医刘荣敦教授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仝小林院士,并对《伤寒论》《温病学》《脾胃论》等中医经典研究精深,在三甲医院工作三十余年,对疑难危重的呼吸系统疾病的中医治疗,有深入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床上善用经方治疗各种疑难大病,疗效十分显著,经常受邀到各大医院的ICU、CCU会诊,其中尤以心衰、呼衰、严重肺部感染、肺动脉高压、白血病、恶性肿瘤晚期等疑难危急重症为多。
在传染病治疗方面,笔者曾参与非典、甲流等病的一线防治工作,2003年,在黄冈市中心医院以中医药为主导治愈了湖北省首例非典肺炎患者,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忆:湖北省第一例非典的治疗)
此次新冠肺炎发生后,笔者高度关注,通过对新冠肺炎的临床表现特点的研究与分析,结合自己长期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治经验,发现此病有独特的发病特点与规律,现总结如下,希望对一线的中医人员诊治此病有所帮助。
01
1.本病属中医的疫气致病,为寒湿疫病。
①疫病,从口鼻吸受秽湿之邪,邪阻少阳三焦,郁而化热,传染性强,是共性;
②每一次的疫病,虽均有吸入秽湿之邪,然有夹温(为瘟疫),和夹寒(为寒疫)之异。
2.疫病不同于其他感染性疾病。
②疫病——感疫气(秽浊之气),传染性极强。
③疫病都因秽浊之气而染病,与温病不同,温病可因时令气候异常而染病。
3.疫气与湿邪均有湿粘之性,但疫病与湿温病大不相同
02
(一)外因:秽浊之湿兼寒
1.气候上:武汉去年冬季寒冷又多雨,气候湿寒;
2.症状上:
①湿困之象:如身体酸痛、疲乏无力、厌食恶心、易腹泻、舌苔厚腻等;
②寒邪束表之象:病初多见有头身体疼痛、恶寒无汗、发热、舌苔白、不渴、脉浮紧等若干症。
①秽浊之气经口、鼻吸入,直中少阳膜原→体质较好者,易从阳化热【少阳膜原合于三焦腑,外近腠理(肺卫),内邻胃肠(脾胃)】
②外累腠理,秽浊夹寒郁阻上焦→→卫表失宣,肺气郁闭→→可化热;【随体质阳气的不同,而化热轻重各异,以下第(三)传变规律将详细讲】
③内困胃肠,秽浊困阻中焦→→脾运不及,湿浊不去——内湿
⑤外来秽湿(①)+内湿(③④)上注于肺→→加重肺脏湿毒、肺气郁闭;
阳气内虚体质既是内因,也是病情恶化的关键。
(二)内因:阳气内虚的体质
1.轻症,常有肺脾气虚;
重症,常有肺脾肾阳虚或元气下陷。
阳气内虚者,既易感受秽湿之邪,又无力宣化湿浊,故易使病情恶化;
2.从西医观点看,病毒性疾病,多有免疫力低下,即阳气虚的内因,主要是肺脾的阳气虚;
3.阳气虚的成因:劳倦过度、熬夜;情绪悲观,焦虑不安;饮食过于寒凉;滥用抗生素或寒凉中药;
4.阳气受损是病情恶化、危重症出现的主要原因,主要有元气下陷与少阴阳虚两大类型:
①元气下陷(临床上容易忽略!):
元气下陷,浊阴上逆→→腹泻后出现喘憋严重、气短乏力不足以息、心慌心悸;
秽湿挟热郁阻于肺 →→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甚至呼吸衰竭
②少阴阳虚:
肺阳受损,无力宣发肺气→→邪郁肺闭,肺部感染
脾阳受损,无力运化,水湿内生,上注于肺→→加重肺部湿毒、肺气郁闭
(三)传变规律:从阳化热或从阴化寒
1.从阳化热:
①人群:体质好者。常见于青年人、短期劳累过度者;
②体质:仅是肺脾气虚,阳分尚旺;
③病机:早期虽挟外寒,但易从阳化热,同时秽湿郁遏气机,也易化热,故易致秽湿邪热蕴肺。正邪斗争剧烈,轻、中症多见,预后较好。
④变证:素体元气亏虚较重,误用抗生素或寒凉中药→→元气下陷,浊阴上逆。
2.从阴化寒:
①人群:常见于中老年人、长期劳倦、长期贪凉饮冷、过用抗生素或寒凉中药者;
③病机:素体阳气内虚,无力祛湿,而秽湿挟寒,又易损伤阳气,故致秽湿阴寒郁肺,正虚而邪陷,如果积极正确的治疗,预后也较好。
④变证:阳虚较重,或误用抗生素或寒凉中药→→少阴阳虚,秽湿阴寒阻肺。
03
防治须知
1.寒化热化,气陷阳衰,分证论治;
2.慎用抗生素或寒凉中药,不宜过多输液;
3.饮食不可过于寒凉;
4.注意休息;
5.乐观开朗,增加抗病信心。
小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19-nCoV)属中医的“疫病”。病因是秽浊之气,其传染性极强,从口、鼻吸受,直中少阳膜原,累及三焦,外连腠理致卫阳郁滞,内及胃肠致湿困脾胃,并以上焦失宣表现为主要特点。
其传变规律是:若肺脾气虚体质者,阳气尚足,抗病有力,秽湿郁于肺与少阳,易从阳化热,病情多轻。治疗重在宣肺透邪,兼以清透郁热。
若肺脾肾阳虚体质者,阳气不振,无力抗邪,秽湿易从阴化寒,寒湿阻肺,病情易恶化。治疗重在温补阳气,兼以宣肺祛湿。
危重症常见于两种情况:一为元气下陷,秽湿挟热上逆于肺,治疗重在补益元气、升发清阳,兼以祛湿散火;二为少阴阳虚,肺脾肾阳俱虚,秽湿阴寒郁阻于肺,治疗重在振奋少阴阳气,兼以宣肺祛湿。
整理:姚睿祺,杨璐
关联词条:
版权声明:
本文由四君收集编校,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