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医方丛话》数则

求道

浏览:351

时间:2024-07-10

汤火伤方

《镜花缘》说部征引浩博,所载单方,以之治病辄效。余母周太孺人喜施方药,在台郡时求者甚众。道光癸卯夏,有患汤火伤,遍身溃烂,医治不效,来乞方药。检阅是书中方,用秋葵花浸麻油同涂。时秋葵花方盛开,依方治之,立愈。乃采花置油瓶中以施人,无不应手获效。

案:此方效验,人多知之,然必预浸,可以济用,久浸愈良。余每年必蓄也。

家传单方

单方之神验者,可为世宝。余家传有数方,屡试屡验,济人多矣。恐久而失传,特志之。

刀伤,用苎叶糁之。(端午夏至日各采等分,晒干,俟霜降日磨末。)

受湿气烂腿,用松香不拘数,釜中用水慢火煮,以焚一炷香为度,取出松香(取出松香入冷水中方能凝结否则胶滞矣),换水再煮。如此换八次水,煮八炷香时候,松香之毒始尽,研极细末,用猪油捣烂调匀,用隔纸膏摊之。其法以长薄油纸折成两方块,一面凿孔,一面摊药,将两面合拢,药折在里面,以凿孔一面向患处贴上,线围扎之。勿着水,有脂流出自愈。(隔纸膏式:半纸凿满针孔,半纸摊药)

一切疮,用槟榔木鳖子穿山甲、血余、雄黄朱砂、黑砒、大风子肉,各二钱五分,研极细末,入土硫黄七两五钱,煮烊为锭,菜油磨擦,日三次。

牙缝出血,名牙红,用元明粉研细末,糁之。

一切无名肿毒,用鲜桑枝,火爇,向患处熏之。

喘药方

先君尝施喘药,盖用麻黄三两不去根节汤浴过,诃子二两去核用肉,二味为粗末,每服三大匕,水二盏煎,减一半入腊茶一钱,再煎作八分,热服,无不验者。后于彭子寿侍郎传一方:用新罗参一两作细末,以生鸡子青和为丸,如梧子大,阴干,每服百粒,温腊茶清下,一服立止。尝见知临江叶守端卿,言其祖石林病此,专服大黄而愈;其尊人亦苦此疾,乃纯用附子;至某则非麻黄不可,然则亦观其所禀如何。且自谓其女幼年已喘,传至四世而用药皆不同。《芦浦笔记》

案:王渔洋《居易录》仅载麻黄人参二方,嗣阅《芦浦笔记》,见三方并载,知治喘之不同如此,因照录之。

洗眼方

右通政袁密山景星,广西平乐人,尝传一洗眼方云:宋元丰间,某太守年七十,双目不明,遇仙人传此方,洗一年,目力如童子。录之如下:

每岁立冬日,采桑叶一百二十片,悬风处令自干。每月用十片、水一碗,于罐内煎至八分,去渣,温洗。每洗眼日,清净斋戒,忌荤酒。

正月初五日、二月初一日、三月初五日、四月初八日、五月初五日、六月初七日、七月初七日、八月初八日、九月三十日月小则廿九日、十月初十日、冬月初十日、腊月初一日。

案:此方赵云崧《檐曝杂记》亦载之,《杂记》尚另载一方:用桑白皮不拘多少,煅过存性,将水一碗,煎至九分,澄清温洗。洗眼亦每月一次,日期不尽相同,并有若过闰、望日洗亦可。语兹不再录。

服核桃

核桃补下焦之火,亦能扶上焦之脾,但服之各有其法。旧闻曾宾谷先生每晨起必噉核桃一枚,配以高梁烧酒一小杯,须分作百口呷尽,核桃亦须分作百口嚼尽。盖取其细咀缓嚼,以渐收滋润之功,然性急之人往往不能耐此。余在广西,有人教以服核桃法:自冬至日起,每夜嚼核桃一枚,数至第七夜止。又于次夜,如前嚼,亦数至第七夜止。如是周流,直至立春日止。余服此已五阅年所,颇能益气健脾,有同余服此者,其效正同。闻此方初传自西域,今中土亦渐多试服者,不甚费钱,又不甚费力,是可取也。

豨莶丸表

宋张咏《进豨莶丸表》:臣自吃百服,眼目清明,即至千服,髭须乌黑,筋力轻健,效验多端。臣本州有郡押衙罗守一,曾因中风坠马,失音不语,臣与十服,其病立瘥。又和尚智岩年七十,忽患偏风,口眼斜,时时吐涎,臣与十服,亦便得痊。今合一百剂,差职贡史元奏进。

制豨莶丸法

夏五月以来收之,每去地五寸剪刈,以温水洗去土,摘叶及枝头,凡九蒸九暴,不必太燥,但以取足为度。仍熬捣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空心温酒或米饮下二三十丸。

案:此说乃唐成讷《进豨莶丸方表》内语,讷弟訮年二十一,中风,伏,服此丸得痊,因而奏进其方。

雀斑

以老冬瓜连皮切碎,熬成膏,搽之效。

仙鹤草吐血及老少干呛应验如神

仙鹤草,当春萌发,初秋开小黄花,深秋结子,茎圆,三叶之下皆有小耳叶,层层而下,无小耳叶者非。六月间采最良,生气充足也。台人呼为绿鹤草,山中多有,但此草江南易觅,江北未见。杭州城隍山丁仙阁、苏城之桃山亭及盘门一带,此草遍生。安逸人吐血一服即效,以力求食之人服愈后遇劳恐发,非此草无功,多服能养,亦能就愈。服时用水煎,味颇苦,可代茶频饮,切勿妄添别药。煎好加童便服更妙,无童便单服此草亦好。每见吐血之人,信服官方而愈者甚少,不信服官方而愈者甚多,吐血之症不药诚为中医。若遇吐血及老少干呛者,服此草皆效。

此摘录《仙鹤草图》中之说也。余同治癸酉夏守台郡,首邑临海县幕友余成之以《仙鹤草图》并草十数茎遗余署中友人,余以少许寄京,盖闻戚好有患吐血症者,旋即来信索寻,云与三人服皆愈。嗣此源源而寄,服而效者不知凡几矣。津邑则寄汉澄弟,索者踵至,服而效者又不知凡几。光绪辛巳夏余引疾归里,携带颇多,早经罄尽,近年则托属台郡北上者载来,以应人索,真治吐血之上品妙药也。

又据台郡陈竹泉云:单煎此草之茎,服之可治血淋。虽此症未经试过,定必有效。都中有一小便尿血者,即服此草而愈,且不再犯。是此草不仅治吐血、干呛,并治便血、血淋之症也,特笔记之。

关联词条:

  • # 医方丛话
  • # 徐士銮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本网搜集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

    发布评论:

    字体
    字号
    元素路径:
    字数统计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