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仁康:疮疡辨证
皮肤是机体的一部分,覆盖于体表,内有经络与五脏六腑相系。肌肤腠理受邪,必渐趋于内,脏腑有病亦可形诸于外,内外相关是一个整体。因此疮疡皮肤病和其他内科疾病一样,要从整体观点,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八纲,来进行辨证论治。皮肤病又有自身的特点,其自觉症状或皮损形态,往往可以在体表表现出来,使我们肉眼可以直接看到,给临床辨证论治带来有利条件。现分述如下:
一、辨脉象、舌苔
1、辨脉象
脉象在皮肤病的诊疗中有一定参考价值。例如:风盛,常见弦脉、浮脉;湿盛,常见滑脉、缓脉、濡脉;热盛,常带数脉。风热证,弦而带数或浮数;湿热证,滑而带数;风湿证,弦滑;脾湿证,缓滑;风寒证,弦而缓。
2、辨舌苔
辨舌苔为望诊的一种。通过观察舌质、舌苔表现,以帮助临床辨证。
(1)舌质红,主热。红而起刺为血热;舌尖红为心火,舌边红为风热;舌质红而干,苔光剥,系阴虚有热;舌质红,苔薄白为湿轻热重;舌质红,苔白腻为湿重热轻;舌质红,苔薄白、干燥,为风燥;舌质红,苔 黄,为脾胃有热;舌质红,苔黄燥,便干者里热盛;舌质红,苔黄厚腻带灰,为湿热俱重。
(2)舌质淡,为血虚。舌质淡,苔白滑为风寒。
二、辨痒痛麻木
1、辨痒
风痒:多指外感风邪客于肌肤所致瘙痒。风性善行而数变,袭于肌肤,走窜入注,则遍身瘙痒,如风㾦癗(荨麻疹)。
燥痒:风胜则燥或因血虚风燥,肌肤失养引起之燥痒,如风瘙痒(皮肤瘙痒症)。
湿痒:湿留肌表,积湿生热,黄水频流,浸淫四窜而作痒,如湿疹等。
虫痒:蕴湿生虫,其痒尤烈如虫疥(疥疮)等。
2、辨痛
凡气血壅滞,不通则痛。痛可分为寒痛、热痛、虚痛、实痛、风痛、气痛、瘀血痛等。其中以寒痛、热痛、瘀血痛与疮疡皮肤病关系较密切。
寒痛:痛处不移,遇冷则甚,如脉管炎。
热痛:皮色焮红赤肿,灼热疼痛,遇冷则痛减,如缠腰火丹。或因热毒壅盛,经脉阻塞,气血不行引起之疼痛,如痈疖疗疮,阳证之疼痛。
瘀血痛:初起隐痛,微胀,微热,皮色黯红,继则皮色青紫而胀痛。如静脉炎、结节性红斑等。
3、辨麻木
麻为血不运,木为气不行,故麻者木之轻也,木者麻之重也。凡是肌肤已死,气血不运,就感到麻木不仁,如大麻风。若肿疡之现麻痛者,系疮毒壅塞,气血失运所致,如疔毒。若溃疡见麻木者,系气血亏虚之表现。
三、辨形色
1、辨肿
肿与痛关系密切,人身气血,周流不息,稍有壅滞就会发生肿痛。肿可分为虚肿、实肿、火肿、寒肿、湿肿、风肿、痰肿、气肿、郁肿、瘀肿等。与疮疡皮肤病有关的肿有下述几种。
实肿:肿块高突,疮肿肉不肿,如化脓性炎症性疾患,痈、疖等均属之。
湿肿:皮肤潮红或淡红,肿而脂水频流者,如急性湿疹等。
风肿:肿处比较宣浮,随处可生,游走不定,如风疹块、血管神经性水肿、植物- 日光性皮炎等。
痰肿:肿处皮肤不红不热,按之有核块,属中医所称痰核之类,如脂肪瘤、皮肤囊虫病、淋巴结核等。
瘀肿:肿处皮肤紫黯或黯红色,触之发硬或可凹性水肿,如硬结性红斑、结节性红斑、多形性红斑等。
2、辨皮损
主要是根据局部皮肤皮疹形态来进行辨证治疗。这是中医皮肤外科临床施治的主要依据。皮损形态包括皮疹大小、境界、排列、色泽、部位等。
(1)辨斑:
凡是点大成片,摊于皮肤之上,斑斑如锦文,抚之又不碍手者为斑。
1)辨红斑
①温热发斑型:指弥漫性潮红及大片之红斑,伴有身热(或不伴身热)等全身症状者。例如药物性皮炎、红皮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可按中医温热病卫、气、营、血传变学说来指导治疗,以凉血、清热、解毒为主。
温邪入里,波及营血,容易伤阴灼液,除斑疹隐现外,尚可见内热伤阴证候,如见舌质红绛或紫晦,脉沉细而数,身热或其他血热妄行等症状。治拟凉血清热,佐以滋阴增液。
②热毒型:指热毒所引起之红斑,多见于一般化脓性感染。此系热毒之邪,浸淫肌肤,引起焮肿成片,赤热疼痛,伴有身热,口渴,大便干,脉洪大,舌质红,苔黄燥,例如丹毒、流火、缠腰火丹等。治宜清热解毒法,投以苦寒清热药为主。如红斑上见有水疱可加以利湿之剂。
2)辨紫红斑
正常肌肤,皮肤红润光泽;如气血不和,引起气血瘀滞,即现紫斑、紫红斑,重则转为紫黑斑。例如:
①因湿热下注,致气血郁滞,阻于脉络,下腿出现结节、紫红斑、浮肿等症状,如瓜藤缠(下肢结节性疾患)等病,治宜祛瘀活血,佐以清热利湿之剂。
②因气血郁滞,郁久化热,所引起之紫红斑或紫红色斑丘疹如红云风、猫眼疮(多形性红斑)等,治宜凉血活血。
③因血分蕴热,逼血外溢络脉,引起紫癜、青腿(坏血病),治疗亦以凉血、活血为主。
④因寒邪外束而致寒凝血滞引起之紫斑,如冻疮,治宜温经散寒、祛瘀活血。
3)辨黑斑
一般多从肝肾两脏来辨证。
①从肝脏辨证:肝藏血,凡是忧思抑郁引起之肝气郁滞,郁久化热,伤阴灼血,血弱无华,颜面部发黧黑斑(黄褐斑),治宜养血平肝。
②从肾脏辨证:肾色为黑,凡肾阴、肾阳不足均可引起皮肤色素沉着。肾阳不足或命门火衰,可使虚阳上越,肌肤粘膜出现黧黑斑,除皮肤粘膜色素沉着外,尚可见阳痿、早泄、五更泄泻、困乏无力、腰酸背痛等症状,例如阿狄森氏病、黑毛舌等,治拟温肾助阳。
凡肾阴不足,水亏火滞,火郁于孙络血分,肾的本色即显露于外。例如利尔氏黑变病、中毒性黑变病等,治拟滋肾降火。
4)辨白斑
凡是皮色斑白,点片相间的色素脱失斑,中医认为系风邪搏于肌肤,致令气血失和,或风邪外袭,气血凝滞,毛窍闭塞而发。总之是由风邪外客引起气血失和而起。如白驳风(白癜风)、紫白癜风(汗斑)等,治宜祛风和血为主。
(2)辨斑丘疹、丘疹
这类皮疹大都淡红或黯红色,瘙痒无度,散在或集簇,多见于风热证,如粟疮(丘疹性湿疹)等,治拟疏风清热。
(3)辨水疱
包括丘疱疹、水疱、大疱或浸淫湿烂等。以上均属水湿为患,湿邪外淫,轻则起疱,重则浸淫湿烂。例如水湿上泛则发旋耳疮,湿热下注则发胞漏疮。凡脾经有湿,肌中蕴热,湿热相搏而引起皮肤潮红渗水,治拟利湿清热或淡渗利湿。又有毒热内炽而发生大疱如天疱疮,则宜清热败毒。如因脾湿内蕴而发生水疱,则宜健脾除湿。
(4)辨脓疱
皮肤病所见之脓疱或丘脓疱疹,周边常见有红晕或伴有全身发热不适,治宜清热解毒。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皮肤外科》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