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概念

天疱疮,系指在皮肤或粘膜上起大小水疱而言。水疱可小如芡实,大如核桃;疱壁可较厚而紧张,亦可较薄而松弛,极易扩展和破裂;水疱可发生在红斑上,亦可发生于正常皮肤上。

 

《外科正宗》之“天泡”,《外科大成》之“天疱疮”,《医宗金鉴》之“火赤疮”,均属本症范围。

鉴别与治疗

常见证候


毒热炽盛天疱疮:发病急骤,水疱迅速扩展,或新疱不断出现,疱破后底面鲜红,或浆液渗出不止,或有脓液,常伴身热口渴,烦躁不安,便干溲赤,舌质红绛,苔黄或少苔,脉弦滑或数。


心火脾湿天疱疮:四肢躯干发生水疱,常伴有口舌糜烂,或口内有红斑及水疱,自觉心烦口渴,身重体倦,小便短赤,舌尖红,苔白,脉滑数。


湿热熏蒸天疱疮:四肢躯干发生大疱,破后糜烂面大,表皮大片剥落,渗出多,或湿痂结成片,伴口渴不欲饮,纳呆腹胀,胸胁不舒,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脾虚湿盛天疱疮:头面胸背发疱多,发病较缓,皮肤红斑,水疱较少,或结痂较厚,倦怠乏力,或腹胀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缓。


气阴两虚天疱疮:病程日久,新发水疱较少,渗出不多,可有少量结痂,伴口干舌燥,倦怠无力,气短懒言,五心烦热,舌质嫩红或淡红,少苔或见剥苔,脉沉细。


鉴别分析


毒热炽盛天疱疮、心火脾湿天疱疮湿热熏蒸天疱疮:同属实证、热证。但毒热炽盛天疱疮以毒热为主,毒热之邪来势凶猛,故发病急骤,水疱迅速扩展,新疱不断出现,疱破后浆液渗出多,或有脓液;毒热之邪入于营血,故糜烂面鲜红,烦躁不安,舌质红绛。治宜清热解毒,凉血利湿,方用解毒凉血汤加减。心火脾湿天疱疮属心经有热,脾经有湿,湿热互结所致,故见四肢躯干水疱,并见口舌糜烂,或口内红斑明显,小便短赤,舌尖红,脉滑数。治宜泻心凉血,清脾除湿,方用清脾除湿饮加减。湿热熏蒸天疱疮,则以湿热为主,湿热之邪蕴结于皮肤,故见大水疱多,糜烂面大,渗出多,湿热蕴阻中焦,故纳呆腹胀,口渴不欲饮,胸胁不舒。治宜清热利湿,方用茵陈五苓散加减。


脾虚湿盛天疱疮:为虚中挟实证。以脾气虚弱为主,故见倦怠乏力,或腹胀便溏;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则湿邪留滞,外越皮肤故渗出,且结痂较厚。治宜健脾除湿,方用健脾除湿汤加减。


气阴两虚天疱疮:则为虚证。病程日久,灼津耗气,故见口干舌燥,倦怠无力,气短懒言,五心烦热,新发水疱较少,渗出不多,或少量结痂,舌质嫩红或淡红,少苔或见剥苔,脉沉细。治宜益气养阴,方用参苓白术散六味地黄丸加减;若有余毒未尽者,则用解毒养阴汤加减。

文献与评述

《外科正宗•杂疮毒门》:“天泡者,乃心火妄动,脾湿随之,有身体上下不同,寒热天时微异。”

 

外科大成》:“天疱疮者,初来白色燎浆水泡,小如芡实,大如棋子,延及遍身,疼痛难忍。”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初起小如芡实,大如棋子,燎浆水皰,色赤者为火赤疮;若顶白根赤,名天疱疮。俱延及遍身,焮热疼痛,未破不坚,皰破毒水津烂不臭,上体多生者,属风热盛,宜服解毒泻心汤;下体多生者,属湿热盛,宜服清脾除湿饮。”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