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中汤为主治疗病例四例
1、严某某,女,38岁,笔者同学。失眠数年,被诊为抑郁症,压力很大,遍服中西药疗效不稳定。常思睡,但晚上睡眠质量很差。必饮开水,胃口及消化始好,必用滚水烫脚,人才舒服。精神始可,舌淡红苔薄黄腻少津,脉沉细数。
以前曾用三仁汤去滑石加白术干姜治疗,疗效甚微。又用孔圣枕中丹加味治疗,也仅能取效一时。从需要服开水胃口始可来看,明显属于脾阳不振。乃退而求其次,命常饮生姜红糖水。初服数日,咽干咽痛,思睡更甚。后精神,胃纳转可。继嘱干姜与红糖熬水喝,坚持不懈,前后三月,现睡眠可,胃纳佳,体重从四十六公斤增至四十九公斤,现嘱服用附子理中丸。
2、家母,59岁,近日感冒头痛,口干,舌淡苔薄白,脉弦劲有力。家母素有高血压,偶尔需清肝经湿热,但肝脾肾素亏,因夜晚难以买药,家里有藿香正气液及附子理中丸,嘱服用藿香正气液一支,附子理中丸大蜜丸一颗。北京同仁堂附子理中丸大蜜丸可能干姜质量较好,吃的时候比较辣口,家母担心当晚半夜口干更甚,我说可能不会吧。次日告之头痛消失,当晚口干也大为缓解,半夜未起来喝水,乃嘱每晚服附子理中丸大蜜丸一颗,如有什么不舒服马上告我。
3、朱某某,女,58岁。咳嗽,半夜口干,舌淡苔润,肝脉略弦,余脉沉细。杏苏散合理中汤稍加柴胡黄芩,3剂后咳嗽大减,半夜口干也基本消失,患者很是欣喜。
4、同学最近治疗一例,胃胀胃痛数年,遍服行气消导之剂无效,后遍求名家,黄芪建中,四君,六君,参苓白术,无一不试,疗效甚微。后同学接诊,名家手笔在前,亦战战兢兢,不敢越健脾益气半步。思之再三,加干姜五六克,三剂后病去十之七八。再诊干姜加至十克,数剂豁然而愈。
按:理中汤一方,确为鬼斧神工之结构.亦为仙眼仙心,窥透乾坤之秘之方。以临床来看,干姜当为君药,历来此方白术干姜孰为君药之争,确实没啥必要。如理中汤无干姜,那和四君子汤就没啥区别了。干姜为温振脾阳要药,而临床理中汤证确实很多,只是我们很容易被表象迷惑罢了。
补按:案一很多治疗方法都用过,最初考虑脾虚夹湿热,湿热扰心,所以导致失眠,但是治疗乏效。后用过重镇安神之药,也乏效。后患者回深圳,吃过补精血之药,也没有稳定疗效。因一直存在饮滚水才能消化饮食的现象,考虑为脾阳不振为主,因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湿积化热扰动心神,见细数之脉,出现失眠之症.所以脾阳不振是最根本的原因,其他都是标症.所以初服药时能否挺过咽痛或大便不爽一关,对医生和患者来说,都是考验。因三仁汤去滑石加白术干姜治疗过,疗效欠佳,所以不再考虑清热;另外细数之脉,常考虑阴虚,但是吃过补精血之药也少效,所以不再考虑养阴.数脉主热,仅是常规,治病求本才是最终应该追求的。
家母肝肾素不足,有高血压头昏症状,可以地黄饮子治疗,一两剂即效.但多服用几剂即可见上火症状,说明存在脾虚夹湿的情况,因在此种病理状态下比较容易出现吃养阴药不能运化转为湿热的症状。而感冒的治疗,对家母来说,必在健脾的基础上解表,才能愈感冒后不出现乏力的症状,既往常吃参苏饮,人参败毒之类,此次因晚上买药不便,所以以成药代之,从治疗效果来看,脾阳振,才能上呈津液,所以口干缓解。
例三除肝脉弦之外,余脉沉细无力,舌淡.肝脉弦是因家事郁闷。此例咳嗽以六君加柴胡治疗亦可,因四川地区,寒湿颇多,所以我常用理中。从患者舌脉来看,理中加疏肝化痰即可.口干的缓解情况太明显,是患者复诊极力强调的,机理应该与第二例一致.
关联词条: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刘平,来源论坛原创文稿,由四君摘选编辑。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