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牙痛的部分反思
关于牙痛,可大致分为龋齿痛和炎症痛。
在治疗方面,有以布洛芬为代表的止痛药;有民间方法如咬花椒止痛法;中医还有一些含漱的方法。但整体来讲,还是应该以牙科治疗为主。
对于牙龈肿痛,会以甲硝唑(或人工牛黄甲硝唑)为主;中医则认为,龈为胃之络,从胃火论治,用清胃散,也可以用中成药三黄片来治疗。对于牙龈脓肿者,应该直接刺破脓腔,一旦出脓即可快痊愈。
中医另有肾虚牙疼一说,主张齿为骨之余,对于牙齿松动伴随隐痛者,可以一味补骨脂来治疗。若为虚火上炎所致,可用方剂玉女煎治疗。针刺则以太溪为主(牙齿痛,吕细堪治《通玄指要赋》)。
从针灸治疗的角度来讲,一般会以经络进行分论。下牙属手阳明大肠经,上牙属足阳明胃经。临床中,我经常会用对侧大肠经上的合谷穴和胃经上的足三里穴共同治疗。
王文远经验取下关,彭静山经验为翳风,均有效果,应该是以神经系统为理论依据。
但临床中牙痛并没有那么好治疗。关于龋齿的含漱,以徐书的经验方为例,由细辛、蜂房、防风、白芷四味药组成。含漱时口腔内会有强烈的麻木感,会引起严重的不适感。
在针刺治疗时,经常会遇到针下痛止,针后反复的情况。后来发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增强刺激量。如埋针、皮内针、发泡法(如大蒜局部贴敷)等。
在火车上我遇到一例因龋齿疼痛而夜不能寐的患者,口服布洛芬分散片后,疼痛消失,但止痛时间不长。由于没有缓释片,而患者一天内已经服用超过四片布洛芬,所以考虑该用其他方法进行治疗。我想到了王文德在《针道摸象》一书中提到的“酒精棉球塞对侧耳洞治疗龋齿疼痛”的方法,虽然其机理尚不明确,但由于缺乏合适的治疗手段,也只好尝试治疗。使用本方法后约半个小时,患者入睡。次日起床后言龋齿未在作痛。但一方面缺乏理论依据的支撑。另一方面,没有大量的病例作为参考,故还需要进一步临床验证。
曾治疗一名智齿疼痛的患者,针刺后疼痛减轻约六成,后进行静脉输液。自诉午睡后疼痛再发,至晚饭前后自行停止。是针刺的效果?还是输液的效果?
很多时候在临床上,我们为了快速减轻患者的痛苦,治愈疾病,常会采用中西结合,各种手段同时上阵的方法。可是这用这种方法治疗疾病,对于提升技术和研究经验角度来看,很难确定究竟是哪种治疗手段发挥了作用,我认为这一点是临床医生所应该注意到的。
大约半年前,我口腔左下方长了一颗智齿,但由于被牙龈包裹,未能完全长出来,且有溃烂的趋势。由于时间原因,一直没能手术治疗。昨晚开始出现了轻微的疼痛,但我并未在意。今天开始疼痛加重且伴有少量出血。针刺足三里,傍针增效,又取内庭、合谷、曲池,留针约15分钟。后将足三里处毫针留置一小时。然而疼痛并未减轻,中午痛至无法入睡。下午起床后疼痛减轻,至傍晚前后疼痛自行停止。
那么,这是针刺的效果吗?如果是,关于针刺取效时间又应该怎么看待?
我们都知道药物从服用至见效,中间需要一段的时间。那么毫针针刺呢?针刺在很多时候见效非常快,尤其是针对一些疼痛性疾病的时候,经常是针下痛止,那么针灸在治疗一些其他疾病时,多长时间可以见效呢?
另外,这里再解释一下关于针灸不在疾病病灶处进行治疗,又是为什么能够起作用这个问题。针刺虽然没有进行局部治疗,但是我们认为,导致病灶处的炎症是因为患者体内热量偏盛。终于认为凡是“上火性”疾病(类似于现代医学所谓的炎症),都是由于体内热量过剩所导致的,应该用排泄热量的方法进行治疗。这叫作“给邪有出路”。那么按照这个思路,我下午的时候打篮球,大量出汗,算不算也是一种排泄热量呢?而牙痛的好转会不会与此有关呢?(运动时候体内激素增高而感觉不到疼痛也算其中一个方面)
在以后的治疗中,又有什么成体系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呢?
关联词条:
版权声明:
本文为发帖人原创文稿,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