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阴狂案(邵继棠)

求道

浏览:427

时间:2022-12-03

黄Xx,男。


去岁寒冬腊月,彻夜工作,通宵达旦一周之久。嗣后,入夜不能安眠心烦躁怒,不日,遂发为狂证。证见,神志狂乱,日夜不眠,争吵骂詈,独自奔走。诊视其目光斜视,舌苔黄润,脉搏洪大,推断其为心肝火旺,痰迷心窍引起之阳狂。处以生铁落饮酸枣仁汤增损,嘱服二剂。药尽复诊时,狂躁更甚,扬手掷足,不断高喊有人陷害他,时欲拼命。察其脉虽洪大,但久按重按则空虚乏力;舌苔虽黄,但薄而滑润,舌体胖大,触其手足肌肤发凉。脉症相参,仔细推敲,此证不属阳热实证,故前投方药无效。按阴寒凝集,虚火上炎,心神失守之阴狂论治。改投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交泰丸加味。


桂枝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5克、鲜生姜3片、大枣4枚、熟枣仁12克、茯神12克、夜交藤15克、川黄连3克、肉桂未3克(分吞)、龙骨30克、牡蛎30克(二味打碎先煎)。


服药三剂,切中病机神志稍清,状若常人,并能自叙心烦、心慌,睡眠不实。脉之洪大亦趋和缓。继续守方服药,剂量减半。又十剂,病获痊愈。嘱服金匮肾气丸一斤,巩固善后。迄今年余,病情未见反复。


[原按]癫狂有阴阳之分。经云;“重阳者狂,重阴者癫。”示人以规范。笔者近年来医治狂病,依据狂从阳发的理论,投以平肝、泻火、清心、逐痰,开窍诸法,收效不甚理想。从临床证候上发现,狂病并非纯属阳热实证,亦有阴寒凝集,水泛为痰,虚火上逆,神不守舍之阴证发狂者。根据《内经》“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互根”的理论,参阅近贤岳美中中医“阴之结,因阳不归阴,故阴气为结,阴愈结,阳愈不归”之论述,狂病除心肝火旺,痰热上扰之阳狂外,尚有阴气凝结,虚火上逆,“心无所依,神无所归”之阴狂证。其临床见证为怒目斜视、昧不识人、高声叫骂、昼;夜不眠、扬手掷足,甚则裸体打人,与阳狂证基本相似。但细察舌脉则大有不同:阴狂证脉虽洪大,按之必空,或细数,阳狂征则脉大滑实。阴狂证舌多淡红胖嫩,滑润少苔;阳狂证则舌多红绛,苔黄厚燥腻。阴狂证外貌似热而手足常冷,阳狂证面赤如醉而四肢温热。阴狂证之治疗当以温阳化饮,交通心肾,潜镇摄纳,引火归原诸法。方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交泰丸八味地黄丸等。龙、牡、连、桂为治阴狂必用之品。龙骨能行逆上之火、泛滥之水下归其宅,与牡蛎同用,能摄纳飞越之阳气,能戢敛簸摇之阴气,同时又为治痰神品,实乃治阴狂之良药。黄连苦寒,清心经客热,醒心神,与肉桂同用,力能交泰心肾,其用量不宜过大,只取反佐之功。


[编者按]狂证多属阳,但并非无例外,《金匮·五脏风寒积聚篇》云:“阳气衰者为狂,”就是其理论依据,而《金匮·惊悸篇》的桂枝加蜀漆龙牡救逆汤,可谓此证的对应方药。学习本案,进一步证明了古人的论述不是凭空臆造的。

关联词条:

  • # 狂病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江西省景德慎中医院邵继棠:《辽宁中医杂志》30:4,1982)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