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低热、嗜睡案( 余秋平)

白术

签约讲师

浏览:469

时间:2020-08-25

整理者:程志平 张玲


患者,龚某,女,15岁,初中生。


其母代诉:孩子长期低热,体温大于37度,经常连续几天嗜睡而不能被唤醒,因此被迫休学一年。近期刚复学不久,又出现了白天酣睡5-6小时,不能被叫醒。

症状:极易疲劳,手足心出汗多,不恶风,两侧头痛,或头闷;无恶心呕吐,纳食可,不喜饮水,食凉则胃痛,伴喉中闷而气喘,形体胖。大便软日一次,小便量少。


舌诊:舌质淡暗红,苔薄腻,舌体胖大。


脉诊:左脉弦细滑,右脉浮弦弱。

分析:

1、长期低热,左脉弦细,头侧痛闷,手足汗出,应是外感邪热郁于少阳之征。

2、舌淡胖大,形体胖,不喜饮水,嗜睡,困乏,右脉浮弦弱,提示脾阳虚,湿困清阳;小便不利,喘闷,三焦不利,水湿内停之象。

3、少阳气火内郁,加上脾阳不振,湿困清阳,故经常嗜睡,不醒。

4、左脉弦细,长期低热,手足汗出,邪热内郁于少阳,久必内伤肝阴血。


拟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当归芍药散

柴胡12,黄芩6,干姜10,桂枝10,炙甘草6,生牡蛎12,天花粉12,当归10,川芎10,白芍10,白术10,茯苓10,泽泻15

3剂 水煎服 日一剂


组方之义:针对少阳郁火内结兼脾阳不足,拟:柴胡桂枝干姜汤;因兼有少阳郁火,耗伤肝血,故合用当归芍药散,既养肝血,又健脾运湿。两方合用,实则暗含有五苓散之义,疏通三焦水道,利水湿从小便而去,使脾阳得以伸展。


《外台秘要》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服一剂如神。 ——《金匮要略》


效果:服药3剂后,其母电话询问我是否需要继续服药,方才得知,孩子服药后病情大减,诸症好转,现已恢复入学读书。


我嘱咐其上方再服两周以巩固疗效,两周后来复诊,病告痊愈,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学生按语

余老师临症擅长治疗疑难杂病,一生致力于伤寒杂病论的研究,窃师仲景,凭脉辨证,故能洞悉病机,活用经方,常能效如桴鼓。


关联词条:

  • # 发热
  • # 嗜睡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由四君收集编校,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字体
    字号
    元素路径:
    字数统计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