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鉴别与治疗
常见证候
鉴别分析
热伤气阴少气:本证多为邪热入于肺胃,伤气耗阴所致。临证多见两种情况:一为外感解后,肺胃余热内蕴、津气受伤。如《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二是夏季为暑邪所伤,伤气耗津,症见少气,倦怠,身热不扬,烦渴喜饮,汗多,溲黄等。治以清肺胃,益气津,方选竹叶石膏汤加减;如系暑热为患,治以清暑益气,养阴生津,方选清暑益气汤。
脾气虚少气:多因索质亏弱,或久病伤脾等而脾气虚弱,运化无权,水谷不能化生精微,气无所生,故见少气,并有脾气虚弱之表现(食少,倦怠懒言,便溏等)。如《素间•脉要精微论》曰:“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当病少气。”脾气虚少气治以补益脾气,方选六神散或补中益气汤。
肺气虚少气:证由久患肺病,或久咳伤及肺气;或由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体质羸弱,而致肺气虚弱不足。肺主气,司呼吸,肺气虚则少气息微。如《杂病广要》:“肺主于气而通呼吸,脏气不足,则呼吸微弱而少气。 ”《杂病源流犀烛》:“肺藏气,肺不足则息微少气。”辨证要点:语声低微,声短息微,动则尤甚。患者易罹患感冒咳嗽,不耐邪侵,且发病较常人为重。治疗宜补益肺气,方选补肺汤、补中益气汤合玉屏风散。
肾不纳气少气:多由久病咳喘,肺虚及肾,或劳伤肾气致肾不纳气,出现少气并见腰膝痠软,自汗,神疲,面色淡白或㿠白等肾气虚之症。其与肺气虚少气的区别为,肾不纳气少气可由肺气虚发展及肾所致,故可兼见肺气虚自汗等症。治以补肾纳气,方选都气丸。
最新资源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