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忆: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治疗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过少
曾某,女,时年34岁。
患者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过少6年余。孕3产2,产1后调经,服激素半年,效可,停药后数月又不调,于2015年10月就诊。
【首诊证候】
症见:lmp27/10,pmp2/10,仅3天,无腹胀,矢气多,白带味重。舌淡红,苔白,脉弦。
D3查B超示内膜8-13mm,子宫肌瘤1cm,下段憩室,查激素水平正常。
【辨证论治】
辨证:瘀血阻络证。
治法:益气活血,化瘀通络。
处方:血府逐瘀汤加减。赤芍10g,红花5g,牛膝15g,桃仁10g,枳壳10g,大黄10g,益母草30g,路路通30g,桔梗5g,川芎10g,香附10g,水蛭5g,白芍15g,炙甘草10g,3剂。
若3天后仍不来,就去查B超内膜厚度2次。内膜够厚的情况不同于无血经少,而是有血不下(瘀血)。
【随诊过程】
二诊:2015年11月3日
处方:当归10g,白芍15g,白术10g,熟地20g,丹参15g,枳壳10g,山药10,党参20g,黄芪15g,枸杞子15g,香附10g,山茱萸10g,甘草5g。
三诊:2015年11月10日
月经过少,服上药后矢气多、臭,月经来完后内膜仍有7mm,月经有血块,舌稍红,脉细滑。
处方:党参20g,红花5g,山药15g,黄芪15g,枳壳10g,三棱15g,莪术15g,泽兰10g,川芎10g,白芍10g,艾叶15g,附子10g,牛膝10g,炙甘草10g。加艾叶熏脐下。
【按语】
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过少,大部分病人的病因是肾气虚衰,肝血不足,无血以下。但本病患者并无明显虚弱、气血亏少的表现,反而多次查子宫内膜都较厚,故考虑月经不至、月经量少为瘀血阻络,内膜剥脱不畅,而血不下行。治疗上,无需使用大量补益滋腻的药物,如熟地、山茱萸、女贞子、杜仲等,而应加强活血祛瘀、引血下行之力,如首方中,赤芍、红花、牛膝、桃仁、川芎、大黄、水蛭、白芍等都是强力的活血祛瘀药,配合益母草、枳壳、路路通、桔梗、香附等行气活血药,助血下行。后患者可有经血下行之势,继续行血祛瘀,佐以少量补气药,防止祛瘀伤正。
月经过少的发生,无外乎虚实两端。虚者来源不足,血海空虚,无血可下;实者胞宫瘀阻,经行不畅,血不下行。故治疗上务必首先辨别清楚虚实,不可随意补肾填精,亦不可妄用攻逐破血,导致病情加重。这和治疗崩漏是一个道理,必须先辨别清楚病因的关键,对证用药才能有效。
关联词条:
版权声明: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网站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