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详细简介


王国三(1930—),男,汉族。主任医师,教授。师从于岳美中赵锡武、朱颜、徐季晗等当代中医名家,毕业于北京中医进修学校,毕业后分配至唐山市中医院工作,曾任唐山市中医院副院长、院长。是全国第一、第四、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46年跟随皇甫先生学习中医,1950年追随当代著名中医学家岳美中先生学习,1954年于卫生部北京中医进修学校学习,1962年被保送到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西苑医院学习,追随岳美中蒲辅周赵锡武郭士魁、徐季晗、王朴诚等当代名医学习、临证。全国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顾问,国际中医心病学术委员会副主席,国家级评审鉴定专家,河北省政协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第一、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0年批准为全国500名老中医药专家,1991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1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优秀医务工作者”称号,1992年被卫生部授予“从事医政管理工作三十年”荣誉证书,1992年获得“河北省劳动模范”称号,2008年获“河北省首届十二大名医”称号,2009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成就奖”。


学术思想


1、治病重视求本


王老临证很重视从本图治。他认为,疾病种类繁多,发病过程错综复杂。强调治疗上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辨证论冶。如湿热泄泻。湿热就是疾病的本质;泄泻只是现象,用清利湿热之品,清除大肠湿热,泄泻自愈。对于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同样要按照治病求本的原则施治。如气虚下陷的脱肛、久痢、崩漏下血、气虚发热等。虽然是几种不同的疾病,但由于病机同是中气虚弱所致。因此,均用补中益气法进行治疗。又如,风寒感冒,疾病初起阶段及发展成入里化热,治法上则有解表及清里之分。所以要认清每个疾病在发生、发展、转归的特殊规律,把辨证与辨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正确处理疾病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其实质也就是治病求本。


2、调气补肾,治病之要


王老对内科疾病的治疗,常离不开调气。认为,气是机体生化之源,人体不只精、血、津液的化生输布,且代谢产物、排泄物均赖于气的作用。他认为,“人体有生,在乎一气,气若有病,百疾继生。”而处方用药,使药之所以能发挥治病之作用者;全依元气之运,元气充者,为病多实。王老运用祛邪、清泄、疏导之剂,元气易于运行,其病立效。而元气弱者,虽有外感、痰浊、淤阻、水停、痞积之证,急以益气为本。兼以治标之药,使元气得以运行。他对调气之法既运用灵活,又有规律可循。临证时他对年迈、体虚、病久,以及急性热病后期,每每从肾调治,以达缓图收功之效。认为以上证候日久必累及于肾,或损肾阳,或耗真阴,而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对肾阴亏损者,治以滋阴补肾,但忌用腻滞之本,习用首乌、女贞子,杞子、白芍、萸肉之类,乃精血互补之义,且配伍时舞加茯苓、三仙、内金等药,以达动静相参补而不腻作用。对肾阳不足者,王老善用温柔通补下焦之法,喜用苁蓉、巴戟天仙茅、仙灵脾、菟丝子杜仲等,慎行桂附刚烈之品。认为桂附之类,虽能振一时之阳,但无补于肾阳之复,且用之不当,每易耗精劫液,温柔通补虽不能显效于顷刻,但缓缓调治,常获殊功。若阴阳并损者,王老则杂合二者而治。又有肾亏腰脊不强者,则用续断杜仲狗脊及归芍之类以补肾强接。如治慢性支气管炎,王老于级解期每从调补脾肾入手,冬病夏治,获效殊良。


3、顾护脾胃,尤重胃阴


多年来,王老对东垣脾胃学说的研究,颇有建树。他认为,脾胃功能旺盛与否,对疾病的发展和预后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前人谓:“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所以王老在临证时很重视顾护脾胃,尤重胃阴。王老常说:脾胃健运,则气血旺盛,正气乃强。人在患病后,胃气必受影响,若不据其本质,因势利导。不考虑邪正的比重,一见发热,便重用苦寒泻火之品,势必伤及胃气。而阳明为三阴之屏障,正气一却,邪便会乘虚直入三阴,导致诸病丛生。王老还认为,对内伤脾胃之证,必须辨别有余与不足,这样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例如,饮食不节,劳倦过度伤及脾胃。王老以补中益气法治之。然有内伤而挟食者,此为不足中之有余,治之消导为主,补脾为佐,又有内伤而挟寒者,此亦不足中之有余。治之温散为主,补气为佐。更有本已内伤而纵欲过度者,此乃不足中之不足,必须气血双补,兼以填精。因此,顾护脾胃,尤重胃阴是治疗上的一个重要环节。


4、治慢性病宜守方


慢性病缠绵日久,势必使人正气不足,身体日渐衰弱,故有久病多虚之说,而正气不足,又能影响身体健康的恢复。因此在治疗时,既要针对病情,对症下药,又要扶助正气,使正气渐充,自身产生抗病能力,藉以战胜病邪。王老认为虚体之用补,不宜急于求成,祛邪之药也不宜峻重。盖治慢性病无论攻补,在用药剂量上,都应视体质与病势状况而权衡轻重,或逐步递增,使病情日趋向愈。王老指出:“治疗慢性病初服药时尽管疗效不显,甚或不见疗效,只要无副作用,就不要贸然改方易药,自己打乱自己的阵脚,而应坚持守法守方。”认为慢性病的形成,往往是由于经过不显露的量变达质变,则其消失也需要经过置变方能达到质变。


5、偏重温补,慎用寒凉


王老既重视脾肾,为先后天之本,复阐发阴阳,而以阳气为主,治法方面则主张“补气在补血之先,养阳在滋阴之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王老对温补药物有所偏爱,而对寒凉药物则有些见解,王老说,温热药有助于阳气生发,寒凉药则易戕伤阳气。因此,王老告诫后学,应用寒凉药要知节知慎,如对龙胆草因苦寒伐标,宜暂不宜久。但王老也决不斥而不用寒凉苦泄药物。王老常说:凡用药者,能随其虚实而变通之,虽寻常品味,必获奇功。如泥其法,虽有良剂,莫展其长。王老崇尚温补,但他对于桂、附、仙茅等温热药物也小心谨慎,反复斟酌而用。王老比较倾心一些性质平和的药物,如王老认为首乌补阴而不滞不寒,强阳而不燥不热,禀中和之性而得天地之纯气者。苁蓉温而不热,补而不骤,为滋肾补肾精之首药。续断补而不滞,行而不泄,均为良药。但这些药物王老用为劳损之辅佐,而难用为虚脱之柱石,且用量一般为15g左右,否则不易收功。

  • 王国三‖ 通肺调肝鼓胀汤
    【组成】   冬葵子30克,茯苓9克,紫菀9克,桔梗6克,桃仁9克,水红花子9克,当归9克,白芍12克,女贞子15克,旱莲草12克,川牛膝15克,红花9克,白术9克,葶苈子30克,...

    求道

    畅读VIP

    106

    0

  • 王国三教授:辨证运用白芍之量(张雪红 王洪林)
    中医自古有“传方不传量”之说。而王老临证,用药精炼,量随证变,因人而异,吾辈侍诊师侧,常受恩师指点,受益颇深。现以白芍为例,述之于下。白芍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的根。其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

    求道

    畅读VIP

    106

    0

  • 王国三:治肥胖八法
    肥胖是人体脂肪积聚过多,造成身体超重的疾病。临床上一般以超过标准体重20%者为肥胖。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膳食成分改变,肉、蛋、糖类作为副食消费品日益增多,社会平均年龄的增长,肥胖患者有日益增多的...

    求道

    畅读VIP

    103

    0

  • 王国三:遣方用药经验与体会
    王老师曾讲:“药之为用,生命所系,救人济世,遣药组方定要至微至精,否则,无异于杀人。唯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才是将中医药学真正具体地运用到了临床实际。”我们从师学习,深得其传,今将王老师临证用药特点介...

    求道

    畅读VIP

    110

    0

  • 王国三治痰涎壅盛痫证案
    张某,女,24岁。2005年6月8日初诊。患者间断癫痫发作24年,加重两年。初诊:出生时产钳夹吸引后,导致点头发作,经服用中草药后,症状消失。两年前无明显诱因又出现四肢抽搐,症状日渐严重,经北京及唐山...

    求道

    畅读VIP

    115

    0

  • 王国三临证治验方
    1. 泻火散风汤夏枯草10克,龙胆草6克,黄芩、苦丁茶、白芷、藁本、竹叶、荷叶各10克。上药,加水300毫升浸透,煎取100毫升,再加水200毫升,煎取100毫升相混,早、晚饭后半小时2次温服。学习和...

    求道

    畅读VIP

    104

    0

  • 王国三治疗心律失常经验
    王国三主任医师是首批全国500名老中医之一,早年师从岳美中先生,业医50余载,在治疗心律失常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重视辨证论治王国三在治心律失常时强调分清病因,根据症状、舌脉辨...

    四君人参

    畅读VIP

    243

    0

  •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