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Qiān Lǐ Guānɡ

别名

千里及(《本草拾遗》),千里急、黄花演(《本草图经》),眼明草(《履巉岩本草》),九里光(《滇南本草》),金钗草(《医便》),九里明(《生草药性备要》),黄花草(《纲目拾遗》),九岭光(《草木便方》),一扫光(《分类草药性》),九龙光(《广州植物志》),千里明(《昆明药植调查报告》),百花草(《广西中兽医药植》),九龙明(《四川武隆药植图志》),黄花母、七里光(《江西民间草药》),黄花枝草、粗糠花(《滇南本草》整理本),野菊花、天青红、白苏杆(《湖南药物志》)。

来源及植物形态

千里光,始载于《本草拾遗》,原名千里及。为菊科千里光属植物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 Buch.-Ham.以全草入药。全国中南、南部及西南各省均有分布。


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Buch.-Ham.

采制

夏、秋采收,扎成小把或切段,晒干。

性味归经

性味:苦,寒。

①《本草拾遗》:"味苦,平,小毒。"

②《本草图经》:"味苦甘,寒,无毒。"

③《生草药性备要》:"味涩苦,性平,微寒,无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杀虫,明目。治各种急性炎症性疾病,风火赤眼,目翳,伤寒,菌痢,大叶肺炎,扁桃体炎,肠炎,黄疸流行性感冒,毒血症,败血症,痈肿疖毒,干湿癣疮,丹毒湿疹,烫伤,滴虫性阴道炎


1.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作用,可用于痈肿疮毒、湿疹、泻痢、肠痈等热毒症,可单味煎汁内服,也可外洗。或配合野菊花金银花蒲公英等清热解毒药用。


2.清肝明目之力亦甚佳,主治目赤肿痛、风火赤眼等,可单用,或与夏枯草野菊花决明子等配伍。临床亦将其制成50%眼药水点眼以治疗急、慢性结合膜炎、沙眼、角膜炎角膜溃疡等眼疾。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15-30g。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熬膏搽:或鲜草捣敷;或捣取汁点眼。


注意:脾胃虚寒者慎服。

《饮片新参》:中寒泄泻者勿服。

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主疫气,结黄,疟瘴,蛊毒,煮服之吐下,亦捣敷疮、虫蛇犬等咬伤处。

2.《本草图经》:与甘草煮作饮服,退热明目。花、叶:治眼有效。

3.《滇南本草》:洗疥癞癣疮,去皮肤风热。

4.《纲目》:同小青煎服,治赤痢腹痛

5.《生草药性备要》:治疳疔,消热毒,治小儿胎毒,黄脓白泡,敷毒疮,捣汁和猪胆熬膏,擦腐烂患疮,生肌去腐。

6.《百草镜》:治目不清,去红丝白障,迎风流泪

7.王安卿《采药志》:治时疫,赤鼻,聤耳,火眼,诸疮疖肿毒破烂及鹅掌风。合千里光膏,点赤眼,贴杨梅疮

8.《纲目拾遗》:明目去星障。煎汤浴疮疡。狗咬以千里膏掺粉霜贴之。治蛇伤。

9.《植物名实图考长编》:李时珍千里光、千里急并为一种,极确。惟黄花演花与此草同,而叶异。南安人以其花洗目,呼为黄花母,云有毒,不可入口,非此草也。

10.《滇南本草图谱》:《滇本草》出自九里光治症略同于《本草拾遗》之千里及,而《图考》千里及条云,滇医以洗疮毒,正与《滇本草》合。与今湘、赣之九里明,滇之九里光,形状治症均同,《图考》所图尤肖。据此,诸名之为一物,而此物必是本种可无疑义。'光'、'明'义同,'千'、'九'音近,而'及'、'急'、'芨',并从一声转讹,以'及'为正,喻其恢复目力可及千里也。

11.《四川中药志》:杀虫止痒。治瘰疬及一切皮肤痒疹(外洗)。

12.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咽喉肿痛。

13.《贵州草药》: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治风热感冒,急性风湿关节痛,无名肿毒痔疮,肾囊风,湿疹

按语备注

千里光副作用小,仅对个别病人服药后有恶心,食欲减退,大便次数增多等现象。极少数病人可发生过敏性药疹,应用抗过敏药物即可好转。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