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详细简介

吴佩衡(1888-1971年),名钟权,四川人,1921年至云南行医,云南四大名医之一,当代火神派的重要传人之一。




吴佩衡18岁时,受业于当地名医彭思溥先生,20岁左右曾听学于火神派真弟子卢铸之(1876-1963年)先生的“扶阳医坛”。其后深精《内经》、《难经》、《伤寒论》经典著作及火神派创始人郑钦安先生(1804-1901年)《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三部著作,中年以后集中精力研究张仲景学术思想,认为“盖凡一种学问,非寝馈其中数十年,斯难知其精义之所在。”1930年吴佩衡先生代表云南中医界应邀赴沪,出席全国神州中医总会,抗议汪精卫取缔中医之反动条例。其后留沪行医6年,抗战前夕返回昆明并行医,1939年被推选为省、市中医师公会理事长,1945年创办《国医周刊》杂志,以资促进中医学交流。1945-1950年间,创办云南私立中医药专科学校,任校长职。解放后,先后任云南中医进修学校副校长、云南中医药学校校长、云南中医学院院长等职,桃李满门,从事中医临床、教学60年,为火神派传播竭尽力量。

年历

1921年离乡来云南。初到昆明,欣闻名医不少。他虚心学习他人经验,但不盲目跟从,用自己的方法医好了不少病人,令当地同行吃惊不小。


中年以后,吴佩衡集中精力深研仲景学说,倡导经方学理,强调阴阳学说为中医理论的精髓,辨证论治是临床诊疗的准则,冲破了当时某些世风俗习。他尊古而不惟古,力求实际,大胆创新,古方今用,拯救了不少垂危病人。时一高官的独子患伤寒病,病势垂危,奄奄一息,经中、西医多次治疗均未获效,已宣告无救。吴佩衡照仲景法,采用大剂四逆、白通诸方,一举而险除。吴佩衡回春绝技,最突出地表现于伤寒坏症、肺脓疡、阴胆症、肝水肿等阴症险疾上,经他放手治疗,都得救治痊愈,显示了他在医术上的超群技艺和个人胆识。逐渐名扬全市。


他一贯以治病救人为己任,日理百诊,来者不拒,从不马虎了事。他诊治病人,不分高低贵贱,无不精心医治。对贫穷无钱的病人,除免费义诊外,还经常免交药费;对疑难重病,则亲自前往督促病人服药;有的病家缺乏煎煮附子经验,他也耐心指导。


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宝库,但是国民党政府1929年4月24日却提出“废止中医案”。令全国中医界一片哗然,佩衡也怒火万丈,召集昆明中医界开会以商对策。会上同仁推选他为代表到上海去抗争。在上海会议上,到会的有17个省的237个集体457个代表。此次会议又选出27个代表到南京请愿,他是其中一员。他们到南京面对面地向国民党中央政府提出:中医中药是中国的国宝,决不能丧尽天良来“废止中医”,要求撤销此案。中央政府不得不妥协。之后他在上海行医6年,1937年2月返回昆明。1939年被选为昆明市中医师公会理事长。1942年云南省建立中医师公会,他又当选为省公会理事长,后又兼任云南省中医考试委员会主试委员和贵州考铨处中医考试襄试委员及检复委员。1945年创办《国医周刊》。1950年创立云南省私立中医药专科学校,任校长兼主讲教师。


他在中医事业上成效显著,声名远播,1956年、1959年两次上北京出席全国政协会议和全国文教卫生群英大会。1959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云南中医学校校长、云南中医学院院长、中华医学会云南中医分会副会长、《云南医药杂志》编委会副主任、云南省政协常委。


中医中药方面吴佩衡有许多独特见解,如,用四逆二陈麻辛汤治疗寒湿痰饮咳嗽及寒喘;用吴黄四逆汤治疗虚寒胃痛及血寒气滞等疾病;以白通汤治疗体弱神迷、疹出性慢色暗的麻疹患儿;以辛温扶阳剂挽救衄血、崩漏及寒闭危症;重用当归、杭芍治热痢下重;参麦阿胶适当配伍以收润燥养阴之功,等等。


吴佩衡十分重视培养中医中药人才,桃李满云南。他言传身教,毫无保留地把经验传授给门徒和学生。一家三代从医人员有20余人。他在中医药专科学校主持中医病理学及伤寒论的讲授,培养学生140多名,为云南中医办学开了先例。解放后,他仍继续从事中医保健和医学教育事业,虽年过花甲,除坚持临床诊疗外,还从事中医教学。


1971年4月25日因病与世长辞,终年85岁。

  • 吴荣祖用潜阳封髓丹经验
    吴荣祖老师系温阳派大家吴佩衡先生长孙,著名的“吴附子”传人,云南省著名中医。吴荣祖老师在继承家传附子的运用经验的同时,精于伤寒六经辨证及内经经典的研究,对命门水火、六经气化等理法有体会较深,临床上运用...

    求道

    畅读VIP

    338

    0

  • 从吴佩衡临床经验探析附子的临床应用(吴韵敏)
    关健词:吴佩衡;临床经验;附子;配伍;用量;炮制附子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的子根加工品,其子根为乌头。主产于四川、陕西、云南、其味辛,甘,性大热、有毒,通行十二经,主入心,脾肾经。始见于《神龙本草...

    求道

    畅读VIP

    665

    0

  • 吴佩衡学术思想探讨(张存悌)
    吴佩衡(1886 – 1971),名锤权,字佩衡,四川会理县人,云南四人名医之一。强调阴阳学说为中医理论的精髓,善于使用经方,擅用附子,胆识过人,对疑难重证,失治、误治病例,每以大剂附子力挽沉疴。尤以...

    求道

    畅读VIP

    455

    0

  • 吴佩衡治脱发验案
    李某,女,二十四岁,未婚,云南大学学生。1963年以来发现头发成丛脱落,脱后不见再长,发脱之处圆如钱状,大小不等,两月余,头发全部脱去,头顶光秃,毫毛不留。患者为此惊忧不已,寝食不安,日间则心绪不宁难...

    求道

    畅读VIP

    470

    0

  • 吴佩衡附子与肉桂配伍经验
    附子 、干姜 、肉桂 在吴佩衡先 生“中药十 大主帅”中列前三位 ,此三者均为温里药 ,因其性能猛烈 ,“如能掌握其性 能 ,与其他药物配伍得当,且不违背辨证论治之精神,在临床工作中 ,不但治一般常 ...

    求道

    畅读VIP

    769

    0

  • 吴佩衡论肉桂
    肉桂味甘辛,气香,性温,入足厥阴肝经,温肝暖血,破瘀消症瘕,逐腰腿湿寒,驱腹胁疼痛,强心脏,温暖血分之寒湿。凡虚火上浮,有引火归原之效,如牙痛、咽痛、心胃痛、霍乱呕吐等证,服之颇效,加入姜附中,效力更...

    求道

    畅读VIP

    726

    0

  • 吴佩衡医学学术思想及临症经验介绍(吴生元)
    一、吴佩衡生平简述吴佩衡,名钟权(1888.5.11~1971.4.25),原籍四川省会理县鹿厂红岩子乡,出身自耕农家庭,世代务农。自幼受父吴兆瑞(号堃,字子祥)庭训,诵读过《三字经》、《百家姓》、《...

    求道

    畅读VIP

    559

    0

  • 吴佩衡学术思想用治硬皮病肌萎缩(邱志济)
    “阴云四合日光微,转眼真龙便欲飞”,此乃吴老遵“阳生阴长,天一生水”之理,温扶真阳,大剂量使用附子、干姜治疗诸多危难症,屡收奇效的宏志之慨。笔者自80年代初得购吴老医案(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979年1...

    求道

    畅读VIP

    477

    0

  • 骨伤难症创新方 ——试论吴佩衡、朱良春两家法(邱志济)
    笔者每尝细研吴佩衡学术思想结合老师朱良春的学术思想,揣摩两家学术思想之精华所在,走创新之路,凡遇难症,用大剂量附子之汤剂5剂至30剂,推动之后,即转“煎散”或“散剂”善后,刚中求效,缓中求巧,用之于临...

    求道

    畅读VIP

    532

    0

  • 吴佩衡:祖国医学先天心肾和后天脾土之相互关系
    宇宙自然界是一个整体,先有天地,然后方有水火与金木,此为土生四象之论据。中土如轴,四象如轮,轴轮旋转不息,即成为宇宙间之圆运动。天是一个大宇宙,人是一个小宇宙,所以有天人相应之说。因此,学习祖国医学,...

    求道

    畅读VIP

    443

    0

  •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