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原文

茯苓二两,桂枝 (去皮) 二两,甘草 (炙) 一两,生姜 (切) 三两。

拆算现代剂量

茯苓30g,桂枝 (去皮) 30g,甘草 (炙) 15g,生姜 (切) 45g。

用法

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备注

同名方:处方 半夏2钱,生姜3钱,茯苓3钱,甘草1钱,陈皮1钱,白术1钱半。

功能主治 水停心下,眩悸呕吐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如渴而小水不利,加泽泻8分,肉桂5分。


摘录 《会约》卷四

相关条文

伤寒(2条):
【73】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356】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各家论述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茯苓甘草之甘,益津液而和卫;桂枝生姜之辛,助阳气而解表。


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注》:

茯苓甘草汤,治汗出不渴,其义行阳以统阴,而有调和营卫之妙。甘草茯苓,渗里缓中并用,是留津液以安营,生姜桂枝。散外固表并施,是行阳气而实卫,自无汗亡阳之虞。


许宏金镜内台方议》:

今此汗出而渴者,为邪不传里,但在表而表虚也。故与茯苓为君,而益津和中;甘草为臣辅之;以桂枝为佐,生姜为使,二者之辛而固卫气者也。


吴谦《医宗金鉴》

伤寒太阳篇,汗出表未和,小便不利;此条伤寒表未解,厥而心下悸;二证皆用茯苓甘草汤者,盖因二者见症虽不同,而里无热,表未和,停水则同也。故一用之谐和营卫以利水,一用之解表通阳以利水,无不可也。此证虽不曰小便不利,而小便不利之意自在,若小便利则水不停,而厥悸属阴寒矣,岂宜发表利水耶!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