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原文

肥栀子 (擘) 十五个,甘草 (炙) 一两,黄檗二两。

拆算现代剂量

栀子(擘)22.5g,甘草(炙)15g,黄檗30g。

用法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相关条文

伤寒(1条):
【261】伤寒身黄发热栀子檗皮汤主之。

各家论述

金·刘完素

栀子柏皮汤治头微汗,小便自利而发黄者。湿热相搏,微者宜服。


明·许宏

伤寒发黄有数等……今此身发黄热者,为表里有热,其热未宣,不渴汗之,故与栀子为君,能泻相火,去胃热,利小便;黄柏为臣,能去郁滞之热;甘草为佐为使,能缓其中,以泻经中之热也(《金镜内台方议》)。


清·王旭高

栀子、柏皮以寒胜热,以苦燥湿,已得治黄之安;而乃缓以甘草者,黄必内合太阴之湿化,若发热者,热已不瘀于里,有出表之势,汗下皆所不必,但当奠安脾土,使湿热分解,其黄自除(《王旭高医书六种》)。


清·邹润安

栀子大黄汤茵陈蒿汤大黄硝石汤栀子柏皮汤,其标皆见于阳明,阳明者有在经在府之分,发热汗出懊脓,皆经证也。腹满小便不利,皆府证也。栀子大黄汤证,经多而府少;茵陈蒿汤证,有府而无经;栀子柏皮汤证,有经而无府;大黄硝石汤证,经少而府多(《温热经纬》)。


清·吴谦等:

伤寒身黄发热者,若有无汗之表,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汗之;若有成实之里,以茵陈蒿汤下之;今外无可汗表证,内无可下里证,唯有黄热,宜以栀子柏皮汤清之可也。此方之甘草,当是茵陈,传写之误也(《医宗金鉴》)。


近代·程门雪

栀子、柏皮苦寒泄热化湿,为不表不里,但清解其中,平稳之方也。然须知从表从里者,均少参用之(《书种室歌诀二种》)。

  • 栀子柏皮汤临床应用
    组成 栀子十五个(15克)、炙甘草一两(9克)、黄柏二两(15克)。用法 水煎服。功效 清热利湿退黄。主治 伤寒黄疸发热,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滑数。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痤疮等病症。痤疮(个案)...

    求道

    32

    0

  • 栀子豉汤类方(赖海标)
    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栀子豉汤类方共有8方,包括栀子豉汤、栀子甘草豉汤、栀子生姜豉汤、栀子厚朴汤、枳实栀子豉汤、栀子干姜汤、栀子柏皮汤和栀子大黄汤。其中栀子豉汤是基础方,其余七方均是在其基础上...

    求道

    775

    0

  • 栀子柏皮汤治痢疾
    陈石兴医案:李某某,男,21岁。初病只感到脐周不适,隐隐作痛,每天稀便3~4次,未予注意。第3天自觉症状加重,腹泻带粘液,日20余次。伴有里急后重,四肢无力。体温37.5℃。即投予SG,按常规服法,服...

    白术

    签约讲师

    416

    0

  • 栀子柏皮汤黄疸(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王琦医案:盛某某,男,28岁。初起发热恶寒,体温38.2℃,浑身骨节酸痛,汗出不畅,诊为感冒而投发散之剂,发热缠绵周余不退,继则出现胸脘痞满,不思饮食,食入加胀,身面渐黄,尿色如浓茶样,经肝功能检查,...

    白术

    签约讲师

    532

    0

  • 经方中的秘方——加味栀子柏皮汤
    祖国山河真是好,一草一木皆是宝。这句话道出了中草药来源于民间,为老百姓治疗疾病带来了很好的疗效。我家周围生长着很多花草树木,自我记事起,就听到父亲说这是虎杖、那是吴茱萸,那是台乌,那是郁金,很多很多,...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669

    0

  •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