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出处

《医学发明》

详细内容

[组成]

柴胡半两(15g)    瓜蒌根  当归各三钱(各9g)    红花  甘草  穿山甲炮,各二钱(各 6g)    大黄酒浸,一两(30g)    桃仁酒浸,去皮尖,研如泥,五十个(15g)


[用法]

桃仁外,锉如麻豆大,每服一两,水一盏半,酒半盏,同煎至七分,去滓,大温服之,食前。以利为度,得利痛减,不尽服(现代用法:共为粗末,每服30g,加黄酒 30ml,水煎服)。


[功用]

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主治]

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胁肋瘀肿,痛不可忍。


[方解]

本方证因跌打损伤瘀血滞留胁肋,气机阻滞所致。胁肋为肝经循行之处,跌打损伤瘀血停留,气机阻滞,故胁肋瘀肿疼痛,甚至痛不可忍。治当活血祛瘀,兼以疏肝行气通络。方中重用酒制大黄,荡涤凝瘀败血,导瘀下行,推陈致新;柴胡疏肝行气,并可引诸药入肝经。两药合用,一升一降,以攻散胁下之瘀滞,共为君药。桃仁红花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穿山甲破瘀通络,消肿散结,共为臣药。当归补血活血;瓜蒌根“续绝伤” (《神农本草经》),“消仆损瘀血”(《日华子本草》),既能入血分助诸药而消瘀散结,又可清热润燥,共为佐药。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是为使药。大黄桃仁酒制,及原方加酒煎服,乃增强活血通络之意。诸药配伍,特点有二:一为升降同施,以调畅气血;二是活中寓养,则活血破瘀而不耗伤阴血。瘀祛新生,气行络通,胁痛自平。正如张秉成所言:“去者去,生者生,痛自舒而元自复矣”,故名“复元活血汤”。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胁肋瘀肿疼痛为辨证要点。若化裁得当,亦可广泛用于一切跌打损伤

2.加减变化  瘀重而痛甚者,加三七或酌加乳香没药、元胡等增强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之功;气滞重而痛甚者,可加川芎香附郁金青皮等以增强行气止痛之力。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胸胁部挫伤、乳腺增生症等属瘀血停滞者。

4.使用注意  运用本方,服药后应“以利为度”,若虽“得利痛减”,而病未痊愈,需继续服药者,必须更换方剂或调整原方剂量。孕妇忌服。

其他同名方

医学发明》卷三:复元活血汤

处方

柴胡15克 瓜蒌当归各9克 红花 甘草 穿山甲(炮)各6克 大黄(酒浸)30克 桃仁(酒浸,去皮、尖,研如泥)50个

制法

上药除桃仁外,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疏肝通络,活血祛瘀。治跌打损伤,恶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或小腹作痛,或痞闷及便毒初起肿痛。

用法用量

每服30克,用水225毫升,酒75毫升,同煮至210毫升,去滓,空腹时大温服之。以利为度,得利痛减,不尽服。

备注

方中柴胡疏肝胆之气,当归养血活血,山甲破瘀通络,桃仁红花祛瘀生新,蒌根润燥散血,甘草缓急止痛,重用大黄荡涤凝瘀败血。诸药合用,气血畅行,肝络疏通,则胁痛自平。张秉成云:“去者去,生者生,痛自舒而元自复矣。”故方以“复元”为名。

摘录
医学发明》卷三

《医方一盘珠》卷二:复元活血汤

处方

玄胡1.5克 当归6克 甘草1.8克 山甲2.1克 熟庄黄9克 桃仁5~7粒(研)红花0.9克 花粉1.5克

功能主治

腰痛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医方一盘珠》卷二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