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潘要治:精准拨筋术——平肝和胃法之妙用

四君人参

浏览:1372

时间:2020-11-16


“平肝和胃法”并非我所独创的这套手法,而是借鉴于老前辈们的宝贵经验汇总而成,早年间有幸接触到御医流派的手法,后来又得遇峨眉道家手法之妙悟,从中汲取了思路运用于临床实践验证,发现对于一些内科的疾病症状,效果非常好,尤其是脾胃不和,肝气郁结的病症,运用此套手法每每收效极佳!这套手法主要还能调和上下,舒肝胃,疏活气血,令气血调达的作用。


下面咱就正式把平肝和胃的手法步骤及思路向诸君娓娓道来······


第一、膻中拨筋区为重点。


起式先揉拨天突到剑突下鸠尾穴为止。



古人把人之胸腔喻为天,腹腔喻为地。天突穴位于胸腔最上,其功用为通。术者在此处施术可导引滞塞之气上通,俾淤痰郁气之在胸臆者,得以爽利涌出,故名“天突”。古按摩点穴术中记载点拨天突穴,可以通痰导气,气可以向上通。


在胸骨柄和肋骨衔接的上下一线,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予以从上而下横向的拨动,会发出“格愣~格愣”的响声,这个位置皮肤薄弱,拨动的时候一定要手法轻透,不然容易损伤,遇到细长条索手下会有明显的僵紧感,拨上去会疼痛感强烈。


这个手法可以宽心胸、调整宗气。配合在两乳之间的膻中穴处,微微的可以多拨按几次,可以加强升清降浊之功!


第二、锁骨下拨筋区


这个位置也是中府云门的地方,起始可以用双手掌根轻压震颤此处3~5次。



然后先右后左,从内侧锁骨头下循序轻透的拨寻此处的筋结颗粒,往往此处的筋结触手即痛。中府,即内部经气所汇聚之地;云门,云雾是流动的气体,云门的意思就是这是一个气体宣发的地方。中府云门常常联合运用,拨按点揉此处筋结,能排出体内浊气,舒达内藏抑郁之气。很多人爱生气,气完就憋在那里了,宣发不出去,于是循肺经走到四肢,造成四肢烦热,特别燥,心里堵闷,掌心热。这个区域拨按完毕,患者往往会觉得特别“痛快”,通并快乐着,因为感觉一下子气顺了,舒展了!


第三、巧推双肋弓


用双拇指及大鱼际鸠尾处顺着左右肋弓下缘分推到肋弓尽头章门穴附近,可以反复分推6~9遍。



然后理肋弓缘内侧之筋,有时会指触之有痞块感筋结,有时是棱条状筋,也可稍稍向外搬动肋弓,因肋弓处比较薄弱,手法宜轻宜缓,不可操之过急,理筋之后辅以双手揉章门京门3~5次。

这一步乃是重中之重,可开胃醒肝,调达上中二焦,散胸中郁结之气。


第四、叠揉顺捋任三脘


双手叠掌,以食指、中指、无名指指腹为着力点,从任脉鸠尾穴处起经过上脘穴、中脘处、下脘穴到建里穴处,用揉拨探寻的方式缓缓轻透进行,每处可点拨3~5遍。


第五、合点诸穴以调气


双手拇指合点神阙穴3~5次,再合点左右肓俞穴1次,轻点气海1次(犹如蜻蜓点水)双手拇指分开同时点左、右天枢,并同时向斜里挤。上述穴位可连续做3~5遍。



用手替针,行拨筋点穴以疏通人体经络气血、调节脏腑功能活动失调,上述步骤手法具有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的功效。经常用于妇女及中青年不愿吃药、针灸者。对于胃脘疼痛肝郁气滞胸闷胸痛、慢性胃炎症状均效果满意!


上述手法结束后还可辅以振腹手法调神,助其元气生发。


案例:


某女,五十余岁,几周前因琐事生气,致心胸憋闷,郁郁不欢,浑身发涨,经朋友介绍来我处诊治,先与其详细话聊问诊沟通,相互建立信任后为其刨根寻源解惑后,令其平卧于治疗床予以“平肝和胃手法”,循序渐进轻透手法所触及筋结时皆疼痛难忍。最后又为其再复正胸椎,术毕,其打嗝数声,又长长舒一口气,笑述这下浊气排出来了,身体舒畅多了!嘱其平素注意事项,定时再复诊!


在此特别强调一点就是施术者的意境,我们在做手法时需“沉气、静心、凝神”。我们的气来自腰腹,这个气就要沉下去,沉到丹田处,气能沉下去,自然心就会静下来,说的是沉气其实沉的也是心,“沉心静气,静气沉心”。凝神,就是心手合一,全神贯注达到整体统一不受外界干扰的状态来做手法。此为施术之意境,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磨练细心领会,才能最终体悟。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由四君收集编校,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