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穴位图


概述

肓俞 Huāngshū,出《针灸甲乙经》。肓即肓膜,俞即输注,肾经之气由此输注肓膜,故名肓俞

经属

足少阴肾经,是冲脉足少阴肾经的交会穴。

定位与取法

定位:

仰卧,在中腹部,当脐中旁开0.5寸。


取穴法:

第1步:仰卧位;

第2步:自肚脐中点旁开量半横指(大拇指指间关节部位的横径为1寸)处,即为本穴。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血管分布同大赫。为第十肋间神经分布处。皮肤由第九、十、十一肋间神经的前皮支重叠分布。脐部为腹白线形成的疏松疤痕,与表面的皮肤合,形成皮褶。脐周围的浅静脉通过胸腹壁浅静脉,附脐静脉、腹壁浅静脉和腹壁上下静脉、腰静脉、肋间静脉等的属支,沟通了上下腔静脉系和门静脉系之间的吻合。腹腔内穴位相对应的器官主要是大网膜、小肠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1.0寸,局部有酸胀感,并向下传导。宜缓慢进针,以免伤及小肠。


灸法艾炷灸温针灸3~5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按摩:用拇指指腹从上向下推摩肓俞穴,每次3~5分钟,可治腹痛便秘、腹泻、月经不调、疝气等疾病。

功能与主治

功能:理气止痛,润燥通便。


主治:绕脐腹痛,腹胀,便秘,月经不调,疝气

配伍

《甲乙经》:心下大坚,肓俞期门中脘主之。


百症赋》:肓俞横骨泻五淋之久积。

相关论述

《针灸甲乙经》冲脉、足少阴之会。大肠寒中,大便干,腹中切痛。


备急千金要方》:大腹寒疝。


《针灸聚英》:腹满响响然不便,心下有寒,目赤痛从内眦始。


百症赋》:肓俞横骨,泻五淋之久积。


《针灸大成》:主腹切痛,寒疝,大便燥,腹满响响然不便,心下有寒,目赤痛从内眦始。


《循经考穴编》:腹膨满,奔响寒疝。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