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痤疮的刮痧疗法

白术

签约讲师

浏览:454

时间:2020-10-22

转自 闾山玉玄风的博客


痤疮是一种发生于毛囊与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又称“粉刺”。痤疮临床表现,初起损害多为黑头粉刺,加以挤压,可见有头部呈黑色而体部呈黄白色半透明的脂栓排出。皮疹顶端可出现小脓疱,破溃或吸收后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或小凹状瘢痕。少数严重患者,除黑头粉刺、丘疹、脓疱外,尚可见有蚕豆至指甲大的炎性结节或囊肿。囊肿可化脓,形成脓肿,破溃后常形成窦道和瘢痕。各种损害大小深浅不等,往往以其中一两种损害表现为主。好发于颜面、胸背部多脂区,偶尔也发生于其他部位,对称分布,颜面中央尤其是鼻部及眼眶周围常不受侵犯。多无自觉症状,若炎症明显时则可引起疼痛及触痛。青春期后大多数病人均能自然痊愈或症状减轻。在临床上分为肺经蕴热、脾胃多损与瘀血阻滞3型。


一、肺经蕴热


(一)症状  表现为痤疮丘疹多分布于鼻周。


(二)治法  (1)选穴 合谷曲池尺泽大椎肺俞。 放痧:委中


 (2)定位 合谷: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大泽: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肺俞: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委中: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


(3)刮拭顺序 先刮颈部大椎,然后刮背部肺俞,再刮尺泽曲池合谷,最后放痧委中


(4)刮拭方法 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颈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然后刮拭背部正中旁开1.5寸肺俞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为度。再分别刮上肢内侧尺泽穴、外侧曲池穴和手部合谷穴,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委中放痧,针刺前先推按被刺部位,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或直接按揉胭中有络脉瘀血之处,经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1~2分深,随即将针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少量出血,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二、饮食不节,脾胃受损


 (一)症状


除丘疹外,常以结节囊肿为主,皮肤出油较多,治愈后常留瘢痕。


 (二)治法


(1)选穴 脾俞丰隆合谷足三里三阴交

(2)定位 脾俞:在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丰隆: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l寸,胫骨前嵴外二横指处。


              合谷: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3)刮拭顺序 先刮背部脾俞,再刮手部合谷,然后刮下肢内侧三阴交。最后刮下肢外侧足三里丰隆


(4)刮拭方法 补泻兼施。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背部脾俞穴,宜用刮扳角部从上向下刮拭,出痧为度。再刮手部合谷穴,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然后刮下肢内侧三阴交穴,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最后重刮下肢外侧足三里穴至丰隆穴,用刮板角部:由上至下,应一次到位,中间不宜停顿,30次,可不出痧。


三、瘀血阻滞


 (一)症状


以口周丘疹为主.兼有黯斑。


(二)治法


(1)选穴 合谷曲池足三里三阴交血海内庭支沟


(2)定位 合谷: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问,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血海:屈膝,在髌骨底内侧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内庭:足背第二、第三趾间缝纹端。


             支沟:在前臂背侧,当阳池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3)刮拭顺序 先刮前臂曲池支沟,手部合谷,再刮下肢内侧血海三阴交,最后重刮足部内庭


 (4)刮拭方法 补泻兼施。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上肢外侧曲池穴至支沟穴和手部合谷穴,由上至下,中间不宜停顿,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再刮下肢血海三阴交穴,遇关节部位不可强力重刮,由上至下,中间不宜停顿,一次刮完,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最后重刮足部内庭穴,用刮板角部,30次,出痧为度。


四、病例


王某,女,23岁。患者18岁颜面始出粉刺,未经治疗,至20岁病情加重,颜面布满大小不等结节,挤之有豆渣样物排出,治疗1年余,未效。查:面部油腻,毛孔粗大,除鼻及眼周外,他处均见多数散在黑头粉刺及米粒至豌豆大小结节隆起,根底融合成片,肿胀紫黯,黑头粉刺挤压有豆渣样物排出,大结节挤压有稀薄脓性及血性分泌物。脉洪数有力,舌淡、苔微黄而腻。大便较干。让患者洗净面部,常规面部消毒,用痤疮挑挤器挑破黑头粉刺及隆起结节,挤出豆渣样物及脓血性分泌物后,取合谷曲池足三里三阴交血海内庭支沟穴,在涂抹刮痧油之后,行刮痧治疗,每周2次。治疗4周后痊愈,无明显瘢痕和色素,皮肤细嫩。随访未复发



关联词条:

  • # 痤疮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