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张泽生:温病用豆豉

四君人参

浏览:459

时间:2020-09-15


温病初起表热偏重,多主以辛凉之剂,然若表邪郁闭,则不宜早用辛凉。尤以南方湿气偏盛,若感受温邪,理宜宣透,但又不宜用麻、桂峻烈发汗,恐生变端。初起寒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者,多以葱豉汤治之。叶氏云:“在卫汗之可也”。豆豉辛而微温,葱白之性虽属辛温,但辛而带润,温而不燥,故发汗而不伤津。惟葱白入汤煎,有人畏其辛温味浊而难服。或用鲜生姜皮取其与豆豉配伍“以皮走皮”之意,且其性尚缓,汗出不多。可收泄卫透邪之功。若风温证,咳嗽较著,可以豆豉合杏仁、象贝、前胡、萎皮、竹茹等随证选用;寒热无汗,苔黄作恶,以豆豉配竹茹;协热下利,以豆豉合葛根芩连汤,解表清里。


表邪欲解,邪热欲入气分,内扰胸膈,虚烦懊侬不安,可用豆豉配栀子栀子清心除烦,合豆豉宣泄胸中郁热,则懊侬自止。其时虽见里热,却又不可早投辛寒,甘寒之品,恐其闭邪;虽有脘痞饥嘈而又非痞证,正如张石顽所云:“懊侬诸症,无积可攻,无痞可散,惟栀子豉汤可开发虚人内陷之邪,一涌而迅扫无余”。


若阳明热盛而见壮热、多汗、大渴、脉洪大者,当以白虎汤治之。然汗出不多者,余亦常配豆豉以透邪外出。曾治一患儿,约五岁,症见壮热无汗咳嗽气喘,喉间痰鸣,入门即可闻声。前医先投麻杏石甘汤未效,询知其无汗,余于前方加入豆豉12克,药后汗出热退,咳喘即大减。此表里俱热而邪无外泄之机,欲使邪解,当助透达,加豆豉一味,解肌发汗,引邪外透,病乃向愈。


表邪未罢,邪入营血,劫烁真阴,发热,口渴,舌红而干,热盛津伤,可用生地、豆豉同煎,津伤可以鲜石斛、豆豉同用。在滋阴清热方中,益豆豉之透达,有托邪外出之功,此亦寓“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意。然邪未入营或阴液未伤时,切勿早施益阴之味,否则关门留寇,邪恋不解。


前人有“新感非汗不解,伏邪非透不达”之说。豆豉既能表汗,且能透达,可通过不同配伍,灵活应用于温病的各个阶段。

关联词条:

  • # 淡豆豉
  • # 温病
  • # 张泽生
  •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由四君收集编校,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