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诊日记之十:肾之病、慎之病
水肿时重时轻,时起时伏,或始终水肿不明显,腰痛倦怠,或无明显症状,应该注意肾了。若是面色不华,舌质偏淡,又或有紫色瘀点,则很有可能是肾小球肾炎。
中医临床辨证脾肾亏虚,气阴两虚,或阴阳俱虚而兼加湿邪血瘀之水肿,肾劳证者。
沈某,男,39岁。自述:小时候有过肾炎的病史,以往家人关照细心,营养发育良好。近日身体劳累,先是数月前发现尿量少,在北京一家医院就诊,于当晚发现水肿,伴有夜间发热,晚十点四十分最高体温达39.2摄氏度。经医院治疗三日后,发热症状渐消,而水肿加剧,医院判定为慢性肾炎。三个月的治疗期间,曾先后使用过激素治疗,也服用过中成药雷公藤片,后转院使用补充血浆蛋白疗法治疗两周时间,并未见缓解。
我们见到病人的时候,病人面色苍白,眼睛周围晦暗,面部肿,呈满月脸。精神不振、萎靡,全身水肿,背平,脚心平,肚脐突出,后腰部及小腿部有多处细小水泡,阴囊肿大光亮。特别是脚踝肿胀 ,俗话说‘男怕穿靴,女怕戴帽’。患者目光呆滞,神情木讷,日食一餐,下午时有恶心,终日喜卧,已有胸水腹水症状,尿常规蛋白4个加号。此病已属危侯。
父亲为患者把过脉,又要我为其把脉,我为患者把脉近十分钟,理不出头绪。父亲对我说:患者脉象略显沉涩,沉如藏匿筋骨之中,细迟,来往俱艰,参伍不调。此类重症患者也不多见。观其舌象,舌质淡红、胖、嫩、边有瘀点,舌下淡紫且细长。父亲问我:症状与脉象共参,证属何谓?我回答:“根据患者症状,水湿结淤,水汽盈满泛溢,证属脾肾阳虚”。父亲问我:“应该如何着手?”我回想起父亲曾经医治过类似患者,便向父亲回:“使用淡渗泄水,扶阳平阴之法。”父亲说道:“还不完全,患者大便两至三日一次,小便色黄短小,精神不振,日不思食,已经蕴滞三焦,舌下淡紫细长已是有淤,还应益气化淤。”
父亲口述:黄芪、党参、丹参、桂枝、附子、益母草、大腹皮、白茅根、当归、茯苓。我誊好方子,递交给患者的家属,又叮嘱了一些煎服药的禁忌。
回程中,父亲对我说,此方剂服用十五剂,在一个星期内小便会有所增多,还应有黑便排出,色如沥青,水肿则会渐消,食量会有少量增加。果不其然,患者半月后可自行前来复诊,已经可以不需家人的搀扶,短暂的行走不乏力,面色红润,食量增加,水肿消去甚多。父亲又为患者加减调方后治疗一月有余,水肿全部消除,尿常规检查已转正常。脉象弱滑,舌质淡红,瘀点也都消除了,舌下脉络淡红细短,湿淤已然消去三分之二,正气也逐渐恢复。
父亲笑着嘱咐患者及家属回去多多注意调养身体,准备高高兴兴过年吧!因重病初愈,少食膏粱厚味,可以适当蒸些大枣食补,白粥中也可加入适量枸杞子,好好调补。在患者答谢谢中,我将他们送出诊室,笑着看着他们离开。
医生的幸福,是亲眼看着患者在自己面前逐步的康复;
医生的快乐,是看着患者的家庭重回和谐欢乐;
医生的职责,是要患者重拾希望,不再恐惧,自暴自弃;
医生的道德,是夯实医术,救治患者病众。
医生这个行业,永远不能“无为之治”。
关联词条: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武_丁__︴裔,来源论坛原创文稿,由四君摘选编辑。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