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海标教授治疗成年继发性遗尿一例(曾建峰)
遗尿是指睡梦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疾病,多发生于小儿。小儿超过3周岁,特别是5周岁以上,不能自主控制排尿,熟睡时经常遗尿则为遗尿症。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绝大多数是原发性。有研究显示:18岁以上的成人原发性遗尿发生率为2%~3%,继发性成人遗尿的发病率更低,低于0.02%,发病原因不很明确。现分享赖海标教授采用纯中药治疗一例成年继发性遗尿证病案。
患者为一中年男性,近四五年来间中反复夜间遗尿,未曾治疗,近月来遗尿症状加重,每晚均有遗尿,甚至一晚遗尿数次,甚为苦恼,遂来就诊。刻诊患者,除遗尿之外,无其他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因患者症状太少,难于辨证,初诊按常规思维,考虑肾虚不能固涩,予以桑螵蛸散加减,无效,遗尿同前。患者形体肥胖,经详细询问,患者诉疲劳或进食寒凉之品后遗尿加重,且近日大便稍粘,遂改从脾虚湿滞着手,予以附子理中丸加减,以苍术易白术。复诊诉,晚上已有尿意,但是仍遗尿,大便成形。
见患者精神好,身体健壮,面红唇红,脸有油垢,有时口干,运动后易大汗,记起《伤寒论》219条有云:“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考虑为阳明热证,予以白虎汤加太子参。复诊诉晚上已有尿意,但仍有遗尿,口干好转,大便硬,考虑少阳阳明合病,予以大柴胡汤加减。四天后再诊,大便顺畅,晚上多次遗尿,尿量多,尿黄,晨起口干,考虑阴虚火旺,予以知柏地黄丸合水陆二仙丹加减。患者入门即喜诉遗尿消失,晚上能自行起床排尿。效不更方,再进14剂以善后,小便正常,无遗尿。现已停药,临床治愈。
此案治疗过程虽稍有曲折,但很有借鉴意义。遗尿一般多见于儿童,但是本案为47岁成年患者,且遗尿多年,就诊前几个月以来每晚必遗尿,甚至遗尿多次,严重干扰生活质量及夫妻感情。遗尿症早在《灵枢·九针论》有云:“膀胱不约为遗溺。”《诸病源候论·遗尿候》言其病机:“遗尿者,此由膀胱虚冷,不能约于水故也。”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气化功能依靠肾阳温煦,若肾阳不足,下元虚寒,不能温养膀胱,膀胱气化功能失调,闭藏失职,不能制约水道,则发生遗尿。
此外,遗尿与肺脾相关。《素问·经脉别论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可见,人体吸纳之水液能否变生津液,关键在于饮食进入胃以后,胃能否“游溢精气”,脾气又能否“散精”,及“上归于肺”。由此可以看出,肺脾两脏在水液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另外,肝主疏泄,调畅气机,通利三焦,“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由此可知,小便的正常排泄,与肺、脾、肾、肝和三焦关系密切,但其根本还在于肾和膀胱。所以在临症治疗时,既要抓住肾虚之本,又要兼顾其他症候,多采用补肾固涩、健脾益气及清利湿热之法治疗,多能取效。
此案诊治过程中,除外遗尿一症外,他症较少,从补肾、温脾、清利肝经湿热着手,屡不见效。老师因患者晨起口干、尿黄,考虑阴虚火旺。患者肾阴不足,肾脏气化功能势必受到影响,从阴阳平衡角度考虑,一方面偏虚会导致另一方的偏盛,生理上的动态平衡会被打破,导致膀胱气化失常而遗尿。
另一方面肾阴不足,阴虚火旺,上炎肺胃,耗伤津液,出现口干、尿黄。老师处方知柏六味地黄丸,去淡渗向下之泽泻,加用水陆二仙丹温肾固涩,使得热消阴存,阴阳再获平衡,肾气得充,膀胱气化正常,获得奇效。
关联词条:
版权声明:
赖海标经方医学工作室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