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水勋:桃核承气汤治疗瘀热互结证腹痛病案
胡某,男,时年54岁。
反复下腹胀痛4月余。患者近4个月来反复出现下腹部胀痛,大便秘结,大便通则胀痛减轻,伴心烦易怒,甚至毁物打人,无呕吐。查腹部B超未发现异常,腹部平片示肠胀气,服用“四逆散”、“五磨汤”之剂,效不佳。
【首诊证候】
症见:下腹胀,烦躁不安,大便秘结,七天未行,舌红苔黄厚,边有瘀点,脉沉紧。
【辨证论治】
西医诊断:不完全性肠梗阻。
辨证:瘀热互结证。
治则治法:活血化瘀泻热。
方药:桃核承气汤。
处方:桃仁15g、 大黄10g(后下)、桂枝10g、 炙甘草5g、芒硝10g(冲服),3剂,水煎温服,每日1剂。
【随诊过程】
二诊:
服上方3剂后,大便通,腹胀明显减轻,仍心烦易怒,舌红舌苔黄稍厚,边有瘀点,脉沉。上方加山栀子泻热除烦,再服5剂。
三诊:
无明显腹胀腹痛,食纳可,二便调,精神舒畅。
按语:
太阳病不解,在表之郁热随经入里与血互结,从而形成太阳蓄血初结的证候。因热与血结在下焦,其证属实,故少腹痛,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阴心经主血藏神,太阳热与血结,浊热上扰少阴,心神不宁,故见烦躁。《内经》云:“血在上善忘,血在下如狂”。
瘀热互结下焦,治当因势利导,逐瘀泻热,以祛除下焦之蓄血。桃核承气汤由桃仁、大黄、桂枝、炙甘草、芒硝组成。方中大黄芒硝泻热,软坚,散结;桃仁破瘀生新,协同芒硝、大黄攻逐瘀血;桂枝通阳行气,利血脉;甘草调胃和中护正。
(本案编写:胡淼鑫)
【来源:惠来县慈云中医院,指导专家:胡水勋 主任医师】
版权声明: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网站
发布评论:
字数统计 |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