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医林改错》各逐瘀汤比较 (孟繁甦)

求道

浏览:741

时间:2022-09-14

王清任所著的《医林改错》中各逐瘀汤为临床常用方。从其组方来看,各方都包括桃仁红花川芎赤芍当归等基础药物,都有活血祛瘀止痛作用,不同点在于配伍不同,故主治瘀血病机也有不同,或兼气虚,或兼气滞,或兼寒凝,或兼郁热。现归纳总结如下。


血府逐瘀汤是临床常用方,组成包括桃仁红花当归尾、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主治:胸中血瘀证。血府逐瘀汤桃仁苦甘而平破血行滞润燥,红花辛温活血化瘀止痛,赤芍苦而微寒散瘀止痛,川芎辛温活血行气,生地甘寒养阴凉血,当归甘辛温补血活血,牛膝苦降活血通经、引血下行,桔梗性轻提上,枳壳质重降下,宽胸行气,柴胡善行疏肝解郁、升达清阳,甘草甘而调和。方药辛、甘、苦并用,共奏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从组成来看,血府逐瘀汤对于偏热血瘀较为合适。上海颜德馨教授创制治疗男科疾病的化瘀赞育汤就是在血府逐瘀汤基础上加减而成的。


少腹逐瘀汤小茴香延胡索当归、官桂、蒲黄五灵脂川芎干姜赤芍没药组成。具有活血祛瘀,温经止痛之功。相比较于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去掉了桃、红、地、膝、梗、柴、枳、甘等药,加大川芎药量,且加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官桂、蒲黄五灵脂诸药。适用于寒凝血瘀病证。方中当归川芎活血养血,行气止痛为君。赤芍五灵脂等活血行气、逐散瘀血为臣。五灵脂小茴香导引他药直趋下焦。诸药相配,通经散寒,理气止痛。


膈下逐瘀汤五灵脂当归川芎二钱、桃仁丹皮赤芍乌药、元胡、甘草香附红花枳壳组成。与血府逐瘀汤相比,膈下逐瘀汤活血祛瘀之品较多,因而逐瘀之力较强,止痛之功更好。至于本方中的甘草之所以用量较重,一则是取其调和诸药,使攻中有制;二则是协助主药以缓急止痛,更好发挥其活血止痛之能。


通窍活血汤赤芍红花、鲜姜、麝香、老葱、川芎桃仁、红枣、黄酒组成,具有通窍活血。适用于瘀阻头面诸窍所致病证。方中用麝香为君,芳香走窜,引药透达十二经脉,使气血畅通。老葱、鲜姜温阳通脉,调和营卫,芳香开窍药与活血散瘀之品同用,散瘀之力倍增,辛温通阳更助活血通经。


身痛逐瘀汤组成包括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甘草羌活没药当归五灵脂香附牛膝地龙。若微热,加苍术黄柏;若虚弱,加黄芪一二两。此方与血府逐瘀汤相比较,身痛逐瘀汤羌活秦艽地龙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主治瘀血阻滞经络所致的肢体或周身疼痛,以身痛久治不愈为辨证要点。方中川芎香附,前者为血中气药,后者为气中血药,相互呼应;甘草当归留守阵营;秦艽羌活牛膝通络活血,桃仁红花、灵脂、没药加强活血化瘀,地龙性烈以通络。故身痛逐瘀汤能活血行气、祛风除湿、通痹止痛,凡是瘀血风湿痹阻经络者均可考虑使用。


赖海标按:                             


王清任《医林改错》所列诸“逐瘀汤”,均为临床常用方,均含有桃仁红花川芎赤芍当归等药,均有活血、祛瘀、止痛作用。从其命名来看,既有作用部位的因素,如通窍活血汤作用于头面诸窍,血府逐瘀汤作用于胸中血府,膈下逐瘀汤作用于膈下,少腹逐瘀汤作用于少腹,身痛逐瘀汤作用于躯干四肢;也有病机因素,如通窍活血汤活血以通头面诸窍,血府逐瘀汤行气以散胸中血瘀,膈下逐瘀汤散瘀以行膈下气血,少腹逐瘀汤温阳以祛少腹寒瘀,身痛逐瘀汤散瘀祛湿以通躯干四肢经络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赖海标经方医学工作室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