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四肢肿胀,是指上下肢浮肿发胀的一种症状。有的表现四肢同时肿胀;有的仅见上肢或下肢,或偏于一侧。
鉴别与治疗
常见证候
湿热蕴结四肢肿胀:四肢肿胀,关节肿痛,肌肤灼热,皮色发红发亮,兼见发热,畏风,口渴,烦闷不安。舌苔黄腻少津,脉滑数。
气滞肌表四肢肿胀:四肢浮肿,自觉发胀,肤色苍白,按之即起,似有弹性,或兼见胸胁胀闷,善太息等。舌质淡,苔白,脉弦。
寒湿凝滞四肢肿胀:四肢关节疼痛,痛有定处或下肢尤重,四肢肿胀,手足笨重,活动不便。舌质淡,脉濡缓。
气虚血瘀四肢肿胀:四肢肿胀,按之难起,手足清冷,或肢体麻木不仁、举动无力;或见双下肢肿胀,皮肤有紫色瘀斑;甚至可见半身不遂等。舌淡白,或有瘀斑,脉弦涩。
鉴别分析
湿热蕴结四肢肿胀与气滞肌表四肢肿胀:前者素体阳气偏盛,复受风寒湿邪侵袭,热为寒郁,久之寒亦化热而致。后者多因情志不遂,复受外邪侵袭肌表,营卫失调,气滞不畅所致。辨证要点:前者湿热郁阻络脉,气血运行不畅,凝滞经络之中,故现四肢肿胀。热为阳邪,故现关节肿痛、局部灼热红肿等。后者乃气滞肌表,郁阻经脉,营卫不通,故有肢体浮肿及发胀的感觉。因偏于气滞,故按之即起。二者兼症不同,前者兼见发热、畏风、口渴、烦闷不安等热盛的表现。后者兼有胸胁胀闷,善太息等肝气郁滞的现象。湿热蕴结之症治以清热疏风祛湿,方选白虎桂枝汤。气滞肌表者治以行气疏导,佐以温散,方选香苏葱豉汤。
寒湿凝滞四肢肿胀与气虚血瘀四肢肿胀:二者虽皆属阴证,但前者乃寒湿为患,后者则是气虚夹瘀使然。其共同之病机皆有经脉之阻滞。辨证要点,寒湿凝滞,湿浊停滞经脉之中,故见四肢肿胀,关节沉重,手足笨重。后者由于气虚血瘀,经脉不通,故见四肢肿胀,按之难起,肌肤麻木,皮肤有紫斑,其症或有朝轻暮重的特点。前者治以散寒除湿,方选乌豉汤。后者治宜益气活血化瘀,方选桃红饮加黄芪、桂枝。
总之,四肢肿胀一症,当分寒热虚实。病因虽多与风寒湿邪有关,但人体素质不同,有偏热偏寒之异,因此,临证应根据“审证求因,审因论治”的原则进行处理。
四君人参
畅读VIP

10

0

四君人参
畅读VIP

769

0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697

0
刘军
原创投稿
畅读VIP

579

0

四君人参
畅读VIP

939

0

四君人参
畅读VIP

567

0

四君人参
畅读VIP

613

0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986

0


白术
签约讲师

548

0

岐黄炎后人
认证讲师
原创投稿
畅读VIP

1477

1

四君人参
畅读VIP

1150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