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详细简介

董德懋(1912—2002),满族。著名中医内科专家,1937年毕业于华北国医学院中医系。后开业行医。曾任华北国医学院副院长、总务长。建国后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崇尚脾胃学说,既深得东垣补脾之说,又熟谙天士养胃之旨。师承施今墨疏肝、运脾、醒脾之法,以培后天之本,并有所发展。积数十年的临床以验,形成了以调理脾胃为中心的学术思想。治疗疾病,外感病擅用清解法,内伤病擅用调理脾胃法,并注重内外关系,强调“外疏通,内畅遂;里气通,表自和”。擅治脾胃疾病、心肺疾病、内科疑难病,如哮喘、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萎缩性胃炎冠心病、血液病、不孕症等。深通气功理论,用气功养生疗疾,主张调气积精全神,治病擅以治养结合。编著有《中医基础学讲义》、《中医药物学讲义》、《董德懋医话》、《董德懋医疗经验琐谈》、《脾胃学说初探》等书。




从医经历


董德懋出生在北京房山县曹章村。一九二六年在良乡县高小毕业后,由于家道贫寒,无力继续学业,由人介绍到一家商店学徒,以维持生计。因胞弟患病,贻误于庸医,不胜悲恸,遂立志从医。董德懋学医的启蒙老师是其岳父赵廷元先生,他开始教董德懋习诵《雷公药性赋》、《濒湖脉学》、《医学三字经》《医宗金鉴》等书。当时年青好强,常发愤攻读,即更衣亦手不释卷。有一次到姑母家,犹不忘背书。其姑母深为感动,资助董德懋报考华北国医学院,开始自己真正的医学生涯。


董德懋在华北国医学院的第三届学习,毕业后又随施老学习内科。当时先后随师的同学有哈荔田祝谌予、李介呜等。在这样优越的环境熏陶下,使他的学业大有长进。从一九三六年他就在施老诊所襄理业务,并从事针灸临床,时达五载余。毕业后开业行医。曾任华北国医学院副院长、总务长。先后创办《中国医药月刊》、《中华医学杂志》、《北京中医月刊》,并任社长、主编。建国后,任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内科副主任,《中医杂志》副总编辑、总编辑,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擅长中医内科、儿科。对脾胃学说有深入研究。编著有《中医基础学讲义》、《中医药物学讲义》、《董德懋医话》、《董德懋医疗经验琐谈》、《脾胃学说初探》等书。


在施老亲自教诲下,耳濡目染,心领神会。董德懋当时学习的主要方法;清晨背书,白天随师诊病抄方,晚间整理脉案,阅览医书,他把老师的脉案按病、按证、按方分剐归类,并查阅相应的文献,作笔记,加按语,还常试用治疗,把个人体会也记下来。如此温故知新,反复验证,从中省悟老师的学术经验。


人物成就


创办《中国医药月刊》、 创办《中华医学杂志》、 创办《北京中医月刊》。


著书论作


董德懋毕生从事中医期刊的编辑创办工作。个人经手主办的杂志,有《中国医药月刊》(1940.6-1943.12)、《中华医学杂志》(1947.10-1958.9)、《北京中医月刊》(1951.5-1954.12)三种。以前者较早,且办刊时间较长,放以为介绍。


该刊创办于一九四零年六月十五日(民国二十九年),停刊于一九四三年十二月(民国三十二年),共出四十二期,每期约十至三十页不等,发表文章十五至二十篇,最多时曾达三十余篇。老五号字体直排分栏。杂志还分设各项专栏,如长篇专著连载,言论(相当于「学术探讨」)、方药研究、针灸研究、治验与医话医案、笔记、小品、文苑、家庭医学和读者园地等。先后参加编辑工作的同人,有田小石、张慧中、周绒章(燕麟)、汪浩权(慎之)、魏萱(桐青)、李祖芳、潘兆鹏、谢诵穆(仲墨)、潘树仁等。其中以上海汪浩权先生尤为得力,汪是近代名医章次公先生的学生。


刊物创办初期,由施今墨老师支持,诸同窗好友襄助,自筹资垒,本人任社长兼总编。董德懋在《创刊宣言》中郑重声明:「今后愿我同道,苟能共同努力,不存门户之见,以学术为前提,不泯灭中医之长,不回护中医之短,利用科学方法,以求治疗之真理……弃其糟粕,存其精华,祛其空谈,趋于实用,使我国固有之实验医术,追列于世界医林,以发扬我东方之文化。」(见《中国医药月刊》第一卷第一期)这就是创刊的主要宗旨。


杂志要求「杂」,不仅编辑人员要成为「杂家」,在文稿的形式和内容上也要求「杂」。不仅需要高水平的「阳春白雪」,也需要通俗普及的「下里巴人」。这样才能扩大杂志发行量,达到雅俗共赏的目的,同时为发现、培养中医人才,蔚成学术民主的好风气创造条件。我们在全国各地,特别在京、津、沪、冀、鲁等地设分社,并聘请特约撰稿、特约编辑,使本刊在全国各省畅销,成为当时较有影响的中医期刊之一。


此后,董德懋还主办「中华医学杂志》、《北京中医月刊》 ,后者于一九五五年改名为《中医杂志》,且于一九五九年并入中医研究院,成为《中医杂志》的前身。


董德懋生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著述有《董德懋医话》、《董德懋医疗经验琐谈》、《脾胃学说初探》等书。

  • 董德懋用疏肝清胆,和胃健脾,清暑祛湿药治胆囊炎术后恶心呕吐案
    陈某,女,66岁。1991年7月23日初诊主诉:呕吐30余天。病史:患慢性胆囊炎、胆结石已20余年。因患有血小板减少症,一直采取保守治疗。1991年5月30日右上腹疼痛,高热39.4℃,呕吐不止,全身...

    求道

    畅读VIP

    169

    0

  • 董德懋:平正理肠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方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主要发生在结肠黏膜层的非特异性炎症性病变,多发于20~40岁中青年人。本病病因迄今不明,一般认为可能与感染因素、精神因素、遗传因素、大肠内酶的局部...

    求道

    畅读VIP

    108

    0

  • 董德懋:实实在在谈“气化”
    气化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到生理、病理、病因、诊断和治疗学各个方面,贯穿于理法方药每个环节。气,含义甚广,在医学范畴中,一指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不可缺的、流行着的、难见的精微物质,如水谷...

    求道

    畅读VIP

    139

    0

  • [董德懋医案] 肾性蛋白尿 --- 保和丸
    患儿,男,5岁。患肾炎迁延2年有余,尿蛋白持续(++++)。西医经抗感染、利尿消肿、大剂量使用激素不效,遂求董老诊治。观其面目浮肿,身重食少,胸脘痞满,厌食呕恶,舌质淡红,苔薄黄微腻,脉滑小数。诊为食...

    求道

    畅读VIP

    144

    0

  • 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应用(董德懋经验)
    补中益气汤为金元李东垣创制的名方,用以甘温除大热,升提中气。历代医家颇为推祟,方论和验案甚多,在此谈谈笔者在临床应用上的一点体会。脾胃居于中焦.为全身气机升降的枢纽。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只有脾胃升降功...

    求道

    畅读VIP

    139

    0

  • 阴缩案(董德懋)
    1947年,海关常某子夜间骤见阴茎缩入,阴囊缩小,腹部剧痛,烦躁欲死,大便不通,急送法国医院,诊断为“肠梗塞”,谓“需手术治疗,先交大洋300元。”苦于大洋筹借困难,遂求中医治疗。余视之,足冷厥逆,脉...

    求道

    畅读VIP

    127

    0

  • 不射精案(董德懋)
    患者XXX于1978年求余诊治。据述初患阳萎,久服壮阳补肾之剂,遂成阳强。每属房事,阳强不倒,精终不射。数易其医,罔效。今视脉细而数,苔光舌红,拟滋阴降火力法,用知柏地黄汤。知母10克、生地15克、山...

    求道

    畅读VIP

    155

    0

  • 养脾阴浅谈(董德懋)
    滋养脾阴,人多忽之。或以脾胃相关,脾阳统胃阳,胃阴统脾阴混治之。我曰不然,脾阴之说由来已久, 自明清之际,周慎斋、胡慎柔、吴澄、缪仲淳、唐容川等名贤,代有发挥。从临床实践看,脾阴虚弱也颇多见,从滋养脾...

    白术

    签约讲师

    244

    0

  • 董德懋:黑芥穗破结下瘀
    友人刘金福之妻,住××医院剖腹产后三日开始发热,热势持续不退,继之右下腹部出现界限不明之包块如烧饼大,腹胀痛,灼热而拒按,恶露少而色淡,选投多种抗生素不效,曾邀请某医院专家会诊,诊为:1,炎性包块;2...

    四君人参

    1392

    0

  • 调理脾胃十法(董德懋)
    董老将调理脾胃法分为:益气法、养阴法、升举法、温中法、清热法、理气法、祛湿法、攻下法、消导法、固涩法。又以攻、补为纲,分为两大类。攻法为理气、清热、祛湿、消导、通下诸法;补法为益气、升举、温中、养阴、...

    白术

    签约讲师

    365

    0

  •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