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详细简介

沈仲圭(1901-1986),浙江杭州人。早年受业于王香岩先生。一九二八年任教于上海南市中医专门学校,一九三0年任教于上海国医学院,一九三二年又任教于上海中国医学院。抗战期间,曾任重庆北碚中医院院长。解放后先任教于重庆中医进修学校,一九五五年受聘到中医研究院工作。毕生除热心中医教育外,早年起即为多种中医刊物撰文,为普及中医知识做出了贡献。主要著作有《养生琐言》《仲圭医论汇选》《肺肾胃病研讨集》《中医经验处方集》《中国小儿传染病学》等。


沈仲圭主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伤寒温病相统一。他说,读书是掌握理论知识,临证是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没有基本理论作为实践的根本,辄尔悬壶,以人命为尝试,则难免误诊误治。反之,有了一定的理论而没有实践经验,纸上谈兵,也易误事。理论与实践是一个反复循环、不断提高的过程,要不断总结临床经验,包括失败的教训。医学理论必须时时和临床相印证,体会才能深刻。如他认为《温病条辨?上焦篇》十八条所云“温毒咽痛喉肿,耳前后肿,颊肿,面正赤,或喉不痛但外肿,甚则耳聋,俗名大头温、虾蟆温者,普济消毒饮柴胡升麻主之。初起一、二日,再去芩连,三、四日加之佳”一句,吴氏用普济消毒饮为何如此加减?盖因病在上焦,故减去升麻柴胡升提之品;发病一、二日去大苦大寒之芩连,以免引邪入里;三、四日后内热之邪转盛,再加入芩连以清内热。总之,理论学习的目的在于提高临床疗效。


沈仲圭认为伤寒温病本是一体,不应另立门户。温病学说是在《内经》、《难经》、《伤寒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既能补充《伤寒论》的不足,又与《伤寒论》互为补充,使外感病的治疗更为完善。


  • 沈仲圭清热利湿、滋阴活血法治愈黄疸一例
    赵某,男,50 岁。初诊∶1962年5月。主诉及病史∶因患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住北京某医院,检查∶谷丙转氨酶 2000 单位以上,麝浊 15 单位,黄疸指数 70 单位,经西医治疗效果不显。诊查∶症...

    求道

    畅读VIP

    175

    0

  • 沈仲圭和胃降逆、滋阴养液法合用治愈噫气一例
    建筑工人某。主诉及病史∶患胃气上逆,噫气声声不绝,声闻户外。嘱为诊治。诊查∶我见此工人舌无苔,舌心有脱液一条。治法∶初用温胆汤合代赭旋覆汤,病如旧旧。乃改投代赭石、旋覆花、生姜、半夏、茯苓、陈皮、砂仁...

    求道

    畅读VIP

    211

    0

  • 沈仲圭芳香化浊、通阳利水、和中利湿法洽愈水肿一例
    顾姓,17岁,学生。初诊∶1981年7月。主诉及病史∶主要症状为下肢浮肿,小便少,腰酸,有时脱闷不思食。诊查;脉细数,苔微黄,有时薄白,尿检蛋白(++++)、红细胞(0~2)、白细胞(2~3)、管型(...

    求道

    畅读VIP

    198

    0

  • 沈仲圭芳香化浊、和肝降逆法治愈呕吐一例
    王某,男。初诊∶1965 年 3月。主诉及病史;恶心呕叶,暧气反酸,头晕,已有2个月余,尚有气短,纳谷不香,口淡无味,厌油腻,睡眠尚可,二便通畅。曾求治于某医院,经钡餐透视,肠胃、脑部拍片检查等,均未...

    求道

    畅读VIP

    219

    0

  • 沈仲圭外散风邪、内清伏热法治愈痄腮一例
    主诉(作者追诉);1944 年我在四川北础中医院任院长时,有本院会计张某,女,中年,时当初春,忽患流行性腮腺炎,耳下肿胀疼痛,伴有身热头痛,微恶寒,脉浮数。辨证∶脉证相参,认为病系风温外袭,胆热内蕴,...

    求道

    畅读VIP

    201

    0

  • 沈仲圭泄水和中法治愈胃院痛一例
    王某,男,中年。 1977 年8 月通讯治疗。主诉及病史∶患十二指肠溃疡多年。胃脘胀痛,疼痛常在饭后两小时发作,发时胸闷嗳气,酸水上泛。便干溺黄,舌边尖红。辨证、治法;分析各症,属于木强侮土...

    求道

    畅读VIP

    202

    0

  • 沈仲圭六味地黄治愈阴虚一例
    郑某,女,青年。初诊,1980年11月下旬。主诉及病史;据述患慢性肾炎十年,西医诊断隐匿型肾炎,曾在北京某医院作肾造影正常,尿检查红细胞多,白细胞少,蛋白(十)或(±),间有管型。诊查∶脉象沉细,舌洁...

    求道

    畅读VIP

    203

    0

  • 沈仲圭:运用“金水六君煎”治肺肾亏损之虚喘(哮喘性支气管炎)
    胡某某,男,41岁,干部。咳嗽气喘,早晚较重,咽喉燥痒,咳吐白色黏痰,伴有血丝,胸闷心慌,周身乏力,食少头昏;病历三载,愈发愈重,冬季则发作尤频;脉弦丝细。患者结婚过早,常有腰痛,结合脉症,认为肺肾亏...

    求道

    畅读VIP

    202

    0

  • 沈仲圭​:我是怎样学习中医的
    我生于一九零一年,祖籍杭州。父亲是清代两浙盐运使署房吏,家凌小康。到我中学二年级肄业时,家已衰败,只得改弦学医,拜本地名医王香岩先生为师。王师为湖州凌晓五门人,擅长治疗温热病,和善治杂病的莫尚吉同为杭...

    求道

    245

    0

  • 漫谈湿温治法(沈仲圭)
    既不能辛散以发表,又不能苦寒以抑降湿温为难治之病。因湿被热蒸,热为湿遏,既不能辛散以发表,又不能苦寒以抑降。唯有芳香化浊,淡渗利湿以治之,于是提出湿温代表方剂三仁汤以作示范。岳美中老大夫说:“病蕴浊邪...

    白术

    签约讲师

    507

    0

  •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