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概念

阴茎溃烂,是指阴茎破溃糜烂痛痒之症。

 

本症,在古医籍内有“阴疮”、“阴湿疮”、“阴蚀疮”、“疳疮”、“下暗疮”、“妬精疮“、“耻疮”,以及“下疮”、“臊疮”、“瘙疮”、“蛀梗”等名称。

 

本症以其形殊位异之特点,又细分多症。《外科证治全书》:“下疮一症,属肝肾督三经之病,诸书分下疳(生马口下)、蛀疳(生玉茎上)、袖口疳(茎上生疮,外皮肿胀包裹)、蜡烛笑(疳久偏溃)……,根疳(马口傍,有孔如梭眼,眼内作痒,捻之有微脓出)……。”现代医籍中之梅毒发于阴茎、龟头、包皮者,亦称下疳,属本症之范畴。

鉴别与治疗

常见证候


肝经湿热阴茎溃烂:阴茎肿痛,溃烂,疮口色红,破溃流水,头晕目眩,口苦咽干,大便干,小便涩,舌苔黄腻,脉弦滑°


肝肾实火阴茎溃烂:阴茎焮肿作痛,疮口鲜红,脓汁稠黄,口干舌燥,大便秘结,小便赤少,舌边尖红,苔黄少津,脉弦数。


肾虚风湿阴茎溃烂:阴茎瘙痒溃破,状如芥癣,浸淫汁出,舌苔白腻,脉沉。


肝肾虚热阴茎溃烂:阴茎糜烂,滋水渗出,疮面扁平,或呈菜花样,甚则阴茎烂掉。腹股沟可触及坚硬如石之肿块,形神困顿,眩晕头胀,视物不清,耳鸣,咽干,口燥,五心烦热失眠,腰膝痠痛,舌红少津,脉弦细无力。


鉴别分析


肝经湿热阴茎溃烂与肝肾实火阴茎溃烂:同属热证,前者系肝经湿热,后者是肝肾实火,病因、病机不同。肝经湿热阴茎溃烂多因肝郁化热,肝经聚湿,湿热互结,流注于下所致。而肝肾实火阴茎溃烂,则因七情过极,肝阳化火,或肝经蕴热,或久旷房室,肝肾蕴热所致。辨证要点:肝经湿热阴茎溃烂,破溃流水,大便干,小便涩,苔黄而腻,脉弦滑,乃热中挟湿之证。治宜泻肝利湿,可用龙胆泻肝汤,外用金黄散。肝肾实火阴茎溃烂,烦肿作痛,脓汁稠黄。大便秘结,小便赤少,苔黄少津,脉弦数,乃实热之证。治宜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可用凉血解毒丸,外用二黄粉。


肝经湿热阴茎溃烂与肾虚风湿阴茎溃烂:两证虽同为湿证,但前者属实,后者属虚。肾虚风湿阴茎溃烂,乃肾气素虚,湿邪下注,偶感风邪,风湿相搏为患。二者不难鉴别。肾虚风湿阴茎溃烂,治宜补肾利湿,养血驱风,可用活血驱风散,蒺藜散,外用青黛散。


肾虚风湿阴茎溃烂与肝肾虚热阴茎溃烂:肾虚风湿阴茎溃烂肾阳虚风湿相搏致病,而肝肾虚热阴茎溃烂乃因肾阴素亏,或忧思郁怒,相火内灼,肝经火燥,火邪郁结而致。肝肾虚热阴茎溃烂治宜滋阴降火,补益肝肾,可用知柏地黄丸,或大补阴丸,外用海浮散、桃仁散。

文献与评述

《外科正宗•下疳论》:“初起肿痛发热,小水涩滞,肝经湿热也,宜泻肝渗湿。肿痛坚硬,焮发寒热,口燥咽干,大便秘者,通利二便,玉茎肿痛,小便如淋,自汗盗汗,时或尿血,清心滋肾。茎窍作痒,时出白浊,发热口干,津液少者,益肾清心。溃后肿痛,小便赤涩,日则安静,夜则疼甚,滋阴泻火。溃烂不已,肿硬又作,疼痛日深,秽气不回,清肝解毒。”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