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概念

经行浮肿:是指妇女经行前或经期发生面目及四肢浮肿,经行后自行消失的症状。又称“经来遍身浮肿”、“经来浮肿”。如浮肿与月经周期无关者,则不属本症讨论的范围。

鉴别与治疗

常见证候


肾阳经行浮肿:经行面目浮肿,四肢肿胀,按之凹陷不起,形寒肢冷,腰膝痠软,大便溏薄,小便清白量少,经行量少色淡,舌淡胖,苔薄而滑,脉沉细无力。


脾虚湿滞经行浮肿:每届经前面浮肢肿,按之凹陷,食欲不振,泛泛欲呕,脘腹膨胀,大便多而不实,舌胖淡,苔薄腻,脉濡。


气滞血瘀经行浮肿:经前或经期肢体肿胀不适,乏力,按之随手即起,月经后错,色暗有块,伴经行腹痛,胸脘胁肋闷胀,善叹息,舌紫黯,脉弦紧。


鉴别分析


肾阳经行浮肿与脾虚湿滞经行浮肿:二者均为虚证之浮肿,但病因、病机各异。脾肾阳经行浮肿多因素体阳虚,或劳倦伤脾,或房劳多产伤肾,导致脾肾阳虚,水湿内停,经行之际,气血下注,气随血下,脾肾之阳气益虚,脾不能运湿,肾不能温化水湿,水湿泛溢肌肤而致经行浮肿。辨证要点为:面浮肢肿,形寒肢冷,大便溏薄,小便清,腰膝痠软,脉沉细无力。治宜温肾健脾,益气消肿,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味。脾虚湿滞经行浮肿多由于素体脾气虚弱,湿浊内蕴,经行之际,气随血下泄,睥气益虚,不能运化水湿,外散肌肤所致。其临床表现为:经行面浮跑肿,但较脾肾阳虚证轻,兼见纳呆欲呕,脘腹胀满等脾虚的症状,治宜益气健脾,化湿消肿,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气滞血瘀经行浮肿:多因素性抑郁,或为七情所伤,气机不畅,血行受阻,气滞血瘀,遏阻隧道,经行以气血通畅为顺,气滞不行,发为浮肿,属实证。其特点为经前或经期浮肿,按之即起,伴经行不畅,色暗有块,经行腹痛,胸胁胀满等症状。治宜理气活血,佐以消肿,方用八物汤泽兰茯苓泽泻


总之,经行浮肿一症与脾、肾二脏关系密切,且以虚证居多,治疗多以温补取效;以内实者,每多虚实夹杂,治疗当经前调理与经期治疗相结合。

文献与评述

中医妇科临床手册•经行浮肿》:“气滞湿阻型主症:经前面部及四肢肿胀,经行不爽,少腹胀痛。苔薄腻或白腻,脉濡细或弦细。治法:健脾化湿,理气消肿。处方:导滞通经汤合四物汤加减。”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