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漆散治间日疟
王某,男,25岁,因间日寒战,发热38.5度,于1958年6月25日入院。患者于6月25日、27日下午两度寒战,继而发热、出汗而热退。入院当天下午又发作口渴,心烦,全身酸困。以往有慢性咳嗽史,近来发作。急性病容,舌苔薄白,胸闷甚,口喝引饮不多,两脉弦数,其它体检未见明显异常。化验:白细胞7500/mm3,中性51%,淋巴49%,血片找到间疟原虫,胸透阴性。辨证为间日疟湿热两感,法宜截疟和解。蜀漆(炒常山)15克,柴胡5克,黄芩6克,姜半夏6克,茯苓9克,槟榔9克。
服上方未吐,翌日仍作,时间短,恐与未掌握服药时间有关。第三日于上午4时、8时各服1剂,常山用量至30克,无呕吐等不适反应,疟予截止。以后仍给常山等煎剂内服,常山用量12克。2剂后,疟原虫阴性,随访未有复发。
(广东中医1959;lt;9gt;:396)
按语:本案用本方治疗疟疾间日发作,湿热壅盛者,并合小柴胡汤加减以和解之,要在临床灵活辩证。据王渭川经验,蜀漆(常山)用量以10克为宜,同时宜伍黄芩、知母、藿香,既增强截疟效果,又无毒副作用。
版权声明:
本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本网搜集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
(本案选自《金匮名医验案精选》)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最新资源
更多 >